上世纪50年代,故宫博物院的专家在不起眼的仓库墙角发现了一幅古画
作者:佚名|分类:生活杂谈|浏览:89|发布时间:2025-03-26
上世纪50年代,故宫博物院的专家在一处不起眼的仓库角落里发现了一幅古画。经过仔细观察后,专家激动地表示:“真是幸运,找到了一件宝物!”
这幅画作是南宋著名画家马远的作品《踏歌图》。由于之前的分类错误,《踏歌图》曾被误认为是一幅明代山水临摹作品,因此长期被放置在库房的角落里。能够从众多文物中找到这件珍贵的艺术品,实属难得。

《踏歌图》纵1.92米,横1.11米,画中远处群山起伏,云雾缭绕之中隐现亭台楼阁;近处数名农夫醉态可掬,踏歌而行。整个画面层次分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人们欢愉的心情。
关于《踏歌图》的创作背景也颇为有趣。
大约800年前的一天清晨,在临安(今杭州),雨过天晴,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宋宁宗赵扩装扮成平民模样,带着几个随从在街上游玩,欣赏美景、品尝美食,心情格外愉快。

当他们走出城区来到郊外时,发现这里的热闹场景丝毫不逊于城市中心。人们聚集一处空地,围着一群踏歌的人群起舞欢唱。
赵扩被这一幕深深吸引,并询问旁人这是什么活动。有人告诉他:“这叫踏歌。”
踏歌是古代的一种娱乐形式,字面上解释为一边用脚打节拍一边唱歌跳舞。这种活动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随时都可以进行。
踏歌起源于汉代,在唐朝达到鼎盛时期,到了宋朝更是广受欢迎。无论男女老少都能加入其中,享受乐趣。
赵扩对此非常欣赏,并决定将这一美好景象记录下来。
于是他让随从兼著名画家马远负责创作。作为南宋宫廷画家的马远与李唐、刘松年、夏圭齐名,家族五代皆为宫廷画师。
接到命令后,马远精心构思并迅速完成了这幅《踏歌图》。

画面中描绘了几位人物:一位白发老人、一名中年农夫、手持酒葫芦的醉汉以及两个活泼的孩子。他们神态各异、各具特色,生动地表达了内心的喜悦之情。
通过《踏歌图》,不仅展现了国家山河之美,还真实再现了古代农民乐于生活的场景,成为一幅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如今,《踏歌图》作为国宝级名画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中,供后人欣赏与研究。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