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来临,烟台招远三道家常美食温暖餐桌
作者:佚名|分类:生活杂谈|浏览:83|发布时间:2025-02-12
随着冬至的到来,烟台招远乡村餐桌上的这三种家常美食成为了主角,它们不仅温暖了人心,也让人舍不得离开那炊烟袅袅的农家小院。
图1展示了招远南乡常见的疙瘩汤,在当地方言中被称为“古扎汤”,这是一种用面粉和水搅拌成的小面团,加入锅中煮沸而成。主妇们手巧地将面粉与水混合,形成一个个圆润而均匀的面疙瘩。

无论是叫作“疙瘩汤”还是“古扎汤”,当地人一听到这两种称呼就知道是指同一种美食。方言的独特魅力在于其地域性和生动性。
比如说到天空中的云朵,年轻人可能会说“一朵朵白云飘浮在空中”,而老一辈人则会用更为接地气的语言来形容:“天上的云彩一块接一块的,就像是堆在一起的一团棉花。”这种乡土气息十足的说法让人倍感亲切。
从我小时候起就特别喜欢喝疙瘩汤。然而,在那个物资匮乏的时代里,并不是想喝就能轻易得到的。放学回家后,母亲通常会熬一锅地瓜饭,里面放一些黄豆或者偶尔奢侈一点的花生,最后撒上少量香菜调味。
我捧着大海碗,一碗接一碗地品尝这温暖的味道,身体从头到脚都感到热乎起来。即使手脚被冻得起了小疙瘩,喝完后也立刻暖和了过来,那种痒痒的感觉驱使我不停地动来动去。
那个时候的面粉是奢侈品,只有在春节这样的大节日才会拿出来做饺子或包子吃。过年时制作的大枣饽饽是一种特别的食物,里层用黑面制成芯子,外层则是一层白面包裹着。
蒸熟以后的大枣饽饽主要用于祭祀和走亲访友的礼物。“有里有表”这个名字就是老百姓对这种特殊食物的有趣称呼。
平时家里保存的面粉是舍不得轻易使用的。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孩子生病时才会从存粮中取出一些面来烙葱花饼或者做疙瘩汤。
这疙瘩汤不仅顺口还很暖胃,喝上两碗后会感到肚子鼓鼓的,但很快又觉得饿了,需要再吃点什么。不过这并不妨碍它受欢迎的程度,因为喝了之后能够让人出一身汗,原本受寒的症状也会逐渐缓解。
进入数九寒冬以来,各种汤品成了农家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疙瘩汤是本地最常见的特色之一,而后来发展起来的豆腐脑也深得人心。
尤其是用火腿丁炖煮出来的卤汤与嫩滑的豆腐脑搭配,豆香浓郁、味道咸鲜可口。
有人喜欢甜味的豆腐脑,但我更偏爱这种咸口版本,因为它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用玉米面做的咸饭,唤起了无数人对乡村生活的美好回忆。
图3展示了招远地区的标配羊汤,在过去艰苦的日子里,羊汤是难得的一道佳肴。现在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季,村里的大集上也能找到各种各样的羊肉制品。
有些人为了追求正宗的味道会专门跑到集市上去喝羊汤,据说那里的味道更加地道。平时在家里也可以自己动手制作美味的羊汤,全家围坐一起享用这道美食的同时聊聊天,增添了不少乐趣。
到了冬腊月时节,村头的大喇叭每天都会播放卖牛肉和羊肉的信息。村民可以买上一些羊肉回家包饺子吃,或者用来炖制一碗鲜美的羊汤。
冬至过后,在这个数九寒天的日子里,疙瘩汤、豆腐脑以及羊汤这三种与招远紧密相连的美食不仅仅是味蕾上的享受,更是乡村生活丰富多彩的真实写照。
这些美食见证了农家人从贫困走向富裕的过程,平凡而又充满生机的日子在他们的手中变得更有滋味。每一天的日复一日里,他们都用自己的方式让平淡的生活开出美丽的花朵来。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