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小年的温馨回忆录:那些纯真岁月的片段
作者:佚名|分类:生活杂谈|浏览:89|发布时间:2025-01-23
记忆中的儿时小年是那样温馨而深远,时光荏苒,那段岁月虽已远去,但每逢腊月二十三的到来,那些童年往事便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在这个物资并不丰裕的时代,新年的期待和喜悦却充盈着每一个人的心房。
小年,即腊月二十三,是家家户户忙碌准备新年的开始,也是春节的前奏。这一天,人们会进行祭灶仪式,这是一项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传统,最早见于《礼记》。现代学者认为,祭灶源于对火的崇拜,其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穴居时代。东汉的《四民月令》中便有“腊明日更新,谓之小岁”的记载。清代的文献则明确指出,宋代时人们多在十二月二十四日庆祝“交年节”或“小年夜”。直至清朝,北方地区的小年被定为腊月二十三,而南方则为腊月二十四,船家则是腊月二十五,形成了“官三、民四、船五”的说法。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薄云,温暖地洒在村头的老槐树上,也照亮了每个家庭的准备活动。我的母亲总是天未亮便开始忙碌,她的巧手不仅能带来田野的丰收,还能营造出节日的气氛。灶台边,食物的热气腾腾升起,散发着诱人的香味。灶王爷与灶王奶奶的年画被郑重地替换上墙,两位神仙的面容慈祥,仿佛守护着每一个家庭。人们希望灶王爷能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带来吉祥如意。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美食。虽然食材有限,但主妇们总有办法将粗粮制作成精美的食物。玉米窝头、红薯粥,甚至是简单的萝卜丝丸子,都承载着对来年的美好愿望。这些佳肴首先供奉给灶王爷,希望他能向玉皇大帝传达家庭的真诚与努力。
夜晚来临,家中的气氛变得庄重。父亲点燃香烛,母亲烧纸钱和纸马,一家人恭敬地送灶王爷上天汇报一年来的家庭情况。孩子们分享着供奉过的糖果和瓜子,那一刻,家的温暖与幸福充满了整个屋子。
在那个七十年代的乡村,小年没有繁华的装饰和华丽的商品,但简单的祭灶仪式、热火朝天的大扫除以及家人的团聚,构成了独特的乡村风俗画。这些记忆深植于心,成为了我们心中最柔软、最温暖的角落,即便岁月流逝,依旧闪耀着光芒。
小年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它是关于传承、家庭与希望的记忆。灶王爷往返天地之间七天七夜的旅程,直到大年三十,他带着守护的力量回到人间,见证人们的欢笑与努力,确保每个家庭的幸福美满。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学会了感恩、珍惜,以及用一颗虔诚的心面对生活的每一个挑战和机遇。
腊月二十三的小年,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它是童年记忆中不可磨灭的一页,是家的温暖与希望的象征。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