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杂谈

探秘乌石庵与石马寺的历史印记

作者:佚名|分类:生活杂谈|浏览:86|发布时间:2025-02-21

乌石庵石马寺,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公元1532年至1560年),位于县城南郊天马山的石粉岭关口处。这座庙宇坐北朝南,背后是连绵不绝的山脉,前面临着潺潺流水,面对远处的笔架峰,四周环绕着茂密的树林和草地,将山水之美尽收眼底。

寺内左侧设有光禄大夫庙与二层观音亭,右侧则有圣母与五谷真仙庙。庵旁还建有一室,室内壁上有名士沈鸿儒题字,室前立有一块状若颔首的顽石,仿佛在听经点头,彰显佛法无边。

寺外尚存数棵古树,历经数百年的沧桑仍枝繁叶茂。寺庙旁有一道光年间所刻的石碑,上面刻有明代名士倪南洛的手迹“潜移默运德著古今”,笔力雄健,乃出自明代知县胡景华之手。

寺内原有满堂神像,以定光佛为首,按照顺序排列,或微笑和善,或庄重肃穆,形象各异,栩栩如生。置身于斯庵中,能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与清明;仰望众神,更能体会超凡脱俗、宠辱不惊的感觉。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寺不在大,有神则灵。乌石庵庇护着这片土地和人民,四百多年来香火不断。在八十年代,随着盛世的到来,各种废墟得到修复,万物复苏。1984年春,在乡贤的倡议下,众人集资重建了乌石庵,并于九十年代建成公王庙与三层结构的观音阁。

探秘乌石庵与石马寺的历史印记

会议室、宿舍等设施也一应俱全。二0六年的一场暴雨导致山体滑坡,再次毁坏乌石庵。但塞翁失马,二00七年五月,众乡亲再度集资重建,并于二00八年三月竣工。新庵更加富丽堂皇。

自九十年代开始,乌石庵庙会恢复并赋予时代新意,命名为“石粉乌石庵民俗文化节”。每年夏季,邻近的人们纷纷前来,张灯结彩,迎请众神,并游览石粉岭的风景。各善男信女齐聚一堂,顶礼膜拜。

探秘乌石庵与石马寺的历史印记

全村都沉浸在喜庆之中。此活动不仅弘扬了传统文化、倡导了精神文明,也凝聚了民心民力,构建和谐社会。无论身处庙堂之高还是江湖之远,都应心系故乡,爱国爱乡,振兴家乡,繁荣华夏。这不仅是记录中的愿望,也是众神的期待!

探秘乌石庵与石马寺的历史印记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