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乡的人们也是白切鸡的忠实粉丝,其中代表当属上海,特别是小绍兴
作者:佚名|分类:生活杂谈|浏览:89|发布时间:2025-02-16
江南水乡的人们也是白切鸡的忠实粉丝,特别是上海人。他们把白切鸡称为“白斩鸡”,因为在上海话中,“切”与“吃”读音十分相似,一不留神,“白切鸡”就成了“白吃鸡”了,所以干脆用“斩”代之,听起来更有气势。
当谈到白斩鸡时,上海人就会提起小绍兴,这已经成为了许多上海人的口头禅。小绍兴的发迹史是典型的传奇:一个年仅16岁的青年章润牛从乡下逃难来到上海,为了糊口,他先是买一些鸡鸭的下脚加工成熟食后,提篮沿街叫卖。几年后攒了些钱,就摆下一个棚都没有的鸡粥摊。后来慢慢有了些名气,鸡粥摊变成了小饭店,再然后,因为选料精、味道好,当时附近戏院的一些著名演员,如周信芳、王少楼、盖叫天等大腕(类似于今天的周润发、刘德华)演完戏也来宵夜,所以小绍兴越来越出名,最后竟扩张成全上海都闻名的高层大酒楼。
老吃客的心目中,白斩鸡要诀是“嫩”。标准的白斩鸡当然应该用赫赫有名的、放养的浦东三黄鸡来做,不过,这种黄嘴、黄毛、黄爪的三黄鸡,产量跟不上销量,一般的白斩鸡店里供应的大多是机械化生产的洋鸡。杀鸡用的刀,刀口如黄豆般大小,鸡血必须放干净,以保证皮色白净;取内脏而不影响鸡的外形,烫鸡拔毛,不伤一丁点儿鸡皮。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厨影美食。

烧煮时,将鸡放进沸水中,拎上拎下,三起三落,目的是为了让鸡皮受热缩短、快速定型。冷却后,再放入沸水,加少许冷水,文火煨熟。取出冷却后,再抹上一层麻油,鸡肉马上呈淡黄色,再配上神乎其技的刀法斩块,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就成了!
白斩鸡是上海人心中的美食之一,而小绍兴则是这种美食的发源地。它的故事从一个年仅16岁的青年开始,逐渐发展成全上海都闻名的大酒楼。老吃客的心目中,白斩鸡要诀是“嫩”,标准的做法包括使用特定的鸡种、杀鸡用的刀和煮鸡的方法。这道菜是如何一步一步地成熟的呢?
小绍兴的故事也告诉我们,美食往往与历史和文化有着密切关系。它不仅是一道简单的菜肴,还代表了一个地区的人们的情感和记忆。每当有人提起白斩鸡,就会想起小绍兴这个名字,而这又会引发人们对其历史和故事的回忆。美食之所以能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是因为它能够联系起人们的情感、记忆和经验。
在上海人的口头禅中,小绍兴与白斩鸡紧密相关,但它们也代表着一个更广泛的文化象征。小绍兴的故事是关于美食的发源地,白斩鸡则是关于美食本身,而这两者都与人们的情感和记忆有关。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值得我们去发现、去理解和去爱。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