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杂谈

舌尖寻味人生故事:陈晓卿的舌尖上,美食的温情和对故乡的思念。

作者:佚名|分类:生活杂谈|浏览:83|发布时间:2024-08-24

这是《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的舌尖寻味故事。这是一个正宗“吃货”吃透人生、讲述生活的诚意之作。

“我姓陈,吃人陈。”从十六岁之前从未下过“馆子”,到一路晋级成为美食纪录片导演,再到成为路人皆知,誉满全国的正宗“吃货”,可以说,陈晓卿走的每一步人生路,都与“吃”有关。

“吃”绝不仅是一时满足那点“口腹之欲”的途径,是一段段人生的“标的”,是一个个故事的“入口”。小时候,好吃是六毛钱的缸贴子,邻居家的西瓜酱,第一次下馆子时把嘴巴烫出泡的萧县羊肉汤,这些是刻在基因里的叫乡愁的东西。一个外地务工人员的北京记忆,是难过时府右街的延吉冷面,寒夜里24小时的马华,以及人手一把肉串,喝着工业啤酒,聊着维特根斯坦的岁月。

是食物,成为我们生活的调味剂;是食物,成为我们交际的润滑剂;是食物,连接着我们的故乡与回忆;是食物,将这本书带到了这里。每个人都可以在“吃”里找到话题,找到自信,找到归属。美食并不小众,它藏在大多数人的一日三餐里。说到底,皇城根底下的满汉全席和病榻前一碗清汤寡水的挂面并没有本质区别——你爱吃的,就是最好的。

美食的终极意义在于获得生理和心理的幸福感。这种幸福感是非常主观的,有时候和食物本身相关,有时候和生活经历相关,吃家常菜得到的满足感,吃燕鲍翅并不一定能得到。读他的文字,仿佛能闻到那浓郁的菜香,来自土壤的气息,感受到那热腾腾的饭气。他的文字里,有对故乡的思念,有对青春的回忆,有对人生的感悟。每一句话,都如同美食一般,让人回味无穷。

是的,最好吃的是人。陈晓卿既是喜好吃的人,又是能让任何一个饭局变得好吃起来的人。从这个角度讲,晓卿是最好吃的人。“如果你和我一样是陈晓卿老师的粉丝,一定不要错过这本掏心掏肺掏胎记的诚意之作。”在经济下行的大周期里,我们更要拿起这本书,感受食物的魅力,继续火热地生活。用这些暖乎乎、香喷喷的文字,抚慰我们渡过这段艰难的岁月。

舌尖寻味人生故事:陈晓卿的舌尖上,美食的温情和对故乡的思念。舌尖寻味人生故事:陈晓卿的舌尖上,美食的温情和对故乡的思念。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