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国美食文化(吃在中国美食文化)
作者:佚名|分类:生活杂谈|浏览:85|发布时间:2025-04-09
探寻美食背后的故事——香饽饽的由来
关于“香饽饽”这个名字的由来,有一个有趣的说法:
在我国豫东的一些地区,人们将一种名为金灯果(学名毛酸浆)的植物果实称为香饽饽。这种浆果成熟后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主要产于东北长白山区。

金灯果外表被一层薄薄的枯叶包裹着,从缝隙中可以看见金黄色的果实。它的口感类似于牛奶和草莓,甜中带有一丝淡淡的味道。
据传,金灯果具有开胃、助消化、补血、降压、提神等功效,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也有一定的疗效。由于其独特的香气和药用价值,人们亲切地称它为“香饽饽”。
然而,关于“香饽饽”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
满族在入关后,虽然受到了汉族饮食文化的影响,但仍保留了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从民间的风味小吃到清朝的宫廷御点,满族的饮食文化并未消失。

早期,满族人将种植的杂粮磨成面粉,用来制作各种面食,这些面食被统称为“饽饽”。其中,豆面饽饽、苏叶饽饽和年糕饽饽等是主要的品种。
此外,还有搓条饽饽、萨其马(油炸甜饽饽)、吉格饽饽、菠萝叶饽饽、酸饽饽、牛舌饽饽等多种不同的面食。
饽饽是满族人在日常生活和节日中食用的一种主要食品。据《燕京岁时记·元旦》记载:“是日,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作角而食之,谓之煮饽饽,举国皆然,无不同也。”
饽饽在满族传统习俗中占有重要地位,可以油炸或蘸糖食用,香甜可口。因此,人们称其为“香饽饽”。
关注@寻味知鲜,让我们一起品味美食,了解美食传统和餐饮文化。
关注@寻味知鲜,闲七小姐姐带你一起成为有文化的吃货。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