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涵江正宗烤鳗(莆田美食之涵江烤鳗的故事)
作者:佚名|分类:生活杂谈|浏览:87|发布时间:2025-04-04
#莆田美食记录#
涵江有个地名叫鳗巷,其实是一条人工河流,起于鳗巷口,终于宫下口,全长四百多米。鳗巷河道引流延寿溪下游之水注入海湾,在这咸淡二水交际之处,最适宜于淡水鳗魚的生长,所以,这里自古盛产淡水鳗,便有了"鳗巷″的标志性地名了。
鳗巷是涵江宋代水利工程慈寿陡门的一个组成部门,北宋时期,由端明殿大学士蔡襄在他告老返乡后从仙游枫亭老家迁居到莆田蔡宅时所倡建的。涵江百姓为了纪念蔡襄的功德,称惯把慈寿陡门称为端明陡门。端明陡门一千多年来为涵江水利带来了巨大贡献,一九九三年,这一古老的陡门被列为莆田市文物保护单位。
如果你到端明陡门,会看到一块巨石之上镌刻着“印兜”两个大字。这块印兜石见证着一段关于涵江鳗巷烤鳗的故事呢!

传说,当年在蔡襄倡建的端明陡门完工后,宫下河中有一条鳗魚精再也无法自由出入东海,就兴风作浪,冲坏了陡门。有一天,蔡襄在巡察陡门维修工程时,发现那一条鳗魚精又要作祟发威,他急忙从袖中取出一方皇帝赐予的金印,砸向鳗魚精的头颅,这金印化为了一块巨石,永远地镇住了鳗魚精,从此,陡门永固,周边百姓安居乐业了。

为了报答蔡襄建陡门造福百姓的恩德,涵江父老特地用鳗巷特产的淡水鳗鱼,用当地特有的红核龙眼木炭,烤制成一道香嫩可口的烤鳗,来酬谢这位端明殿大学士。也许正是这一段故事,为涵江烤鳗增添了几多文化的味道,形成了一道用于报恩答谢的名肴,而且流行至今。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