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杂谈

一张图见证在西藏的二十年军旅生涯变迁

作者:佚名|分类:生活杂谈|浏览:84|发布时间:2025-03-26

一张来自西藏高原的照片,记录了旅程中的重要时刻和沿途风景。这条路线始于青海省西宁市,这里是青藏线的起点。从这里出发,经过颠簸的山路到达羊八井,再通过大竹卡的木船轮渡进入日喀则——西藏的第二大城市。

年楚河自南向北汇入江中,沿途风景壮丽且险峻,让人赞叹不已。在这里,新兵们与老兵和班长会面,开始了他们的军旅生涯。服役期限为四年,每月津贴12元人民币,后来减少至10元。三大机关司政后部设于日喀则军分区,并指挥侦察、警卫、防化、汽车连、通信营以及工兵营等部队。

33师的士兵们在拉孜县执行任务,前往藏北扎东地区剿匪反回窜;而31师则驻守江孜县,负责守卫乃堆拉和则里拉山口,与印军进行实战演练。与此同时,32师随时准备前出至1962年反击战的一线阵地。

1965年初,整个师部沿江东进,在历时12天的野营拉练后抵达拉萨东郊白定驻地。经过近3年的摸爬滚打,士兵们晋升为下士,并在同年六月一日前完成了军衔调整。随着五七指示的到来,全师都转移到雅鲁藏布江边驻防,炮团则部署于朗县的加朗米一线。

部队紧锣密鼓地进行军事训练,在完成“三支两军”任务的同时还负责农牧业生产。有的部队在1969年参与平叛行动;有的铺设输油管道至藏北地区;还有些则埋设通讯电缆,这些任务贯穿全年四季。

一张图见证在西藏的二十年军旅生涯变迁

尽管如此艰辛的任务和条件,士兵们仍然坚守岗位,在高原上奋战了二十年之久。在这期间,他们不仅完成了营房的修建工作,还打下了坚实的战斗基础,并习惯了长期备战的状态。然而好景不长,1979年初全师开始调动移防。

一张图见证在西藏的二十年军旅生涯变迁

当部队从西藏撤出时,每个人都感到不舍。这里曾是红军师奋战过的地方,留下了无数难忘的记忆和故事。最终,在完成使命后,他们踏上了新的征程——前往全国海拔最低的新疆地区。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