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与福建各地的光饼文化
作者:佚名|分类:生活杂谈|浏览:87|发布时间:2025-03-25
福建省内的光饼传统主要集中在福州、宁德、莆田、南平以及泉州等地,这些地区的光饼制作工艺与戚继光抗击倭寇的历史紧密相连:
1. 福州及周边地区

- 福州市区(征东饼)
在福州,这种圆形的小面包被称为“征东饼”,这一名称源自于戚继光平定倭寇的壮举。福州市及其邻近区域至今仍保留着制作光饼的传统习俗,在老城区和历史街区尤为常见。
- 福清市
福清被认为是光饼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这里的光饼以其酥脆口感而闻名。据说在戚家军驻扎期间,他们改进了光饼的制作方法,使其便于长期保存。
2. 宁德地区
- 宁德市(横屿光饼)
宁德市的横屿岛是戚继光抗击倭寇的重要战场之一(1562年的横屿战役)。战后,当地人为了纪念戚家军,在日常生活中传承了这种食品。
- 福安市
福安地区的光饼多采用炭火烘烤而成,外皮酥脆而内里柔软,这与戚继光军队行进过程中快速制作的需求相吻合。
3. 莆田地区
- 莆田(戚公饼)
莆田是抗击倭寇的关键区域之一。当地人称这种圆形面包为“戚公饼”,尤其在纪念戚继光的纪念馆附近,它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小吃。
4. 泉州地区
- 泉州(闽南光饼)
泉州地区的光饼融合了闽南风味特色,常常搭配肉馅或红糖食用。据说,在戚家军南下时,这种食品的制作技艺随之传入当地。
5. 南平地区
- 建瓯市(建瓯光饼)
建瓯地区的光饼采用发酵面团制成,口感独特,尽管没有直接的历史关联,但人们将它融入到了抗倭故事中,使其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
6. 其他地区
- 漳州、龙岩

这些地方的光饼受到了闽南和客家文化的强烈影响。尽管一些村落保留着传统的制作方法,但它们与戚继光的历史联系相对模糊。
总结:
明确与中国明代名将戚继光直接相关的地区包括福州、福清、宁德以及莆田;而泉州、建瓯等地则通过文化融合间接地体现了这一历史背景。对于当地人而言,光饼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抗击倭寇那段辉煌岁月的象征。深入探究的话,建议游客前往福州的老城区如三坊七巷,或是参观宁德横屿岛和莆田戚公祠等地方,亲身感受这段历史与当地风味的独特结合。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