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常识

幼儿安全教育课:大班学生学习如何正确应对高处跳落与识别潜在危险点

作者:佚名|分类:百科常识|浏览:84|发布时间:2025-04-06

活动目标:

1. 了解在矮墙、高台、陡坡等过高的地点跳跃的危险性。

幼儿安全教育课:大班学生学习如何正确应对高处跳落与识别潜在危险点

2. 培养孩子们的倾听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3. 学习正确的向下跳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4. 鼓励孩子们克服恐惧心理,变得勇敢。

5. 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鼓励他们交流与分享。

活动准备:

多媒体教学资源:包括《受伤的栋栋》录音、《这些地方能跳吗》及《往下跳的动作要领》图片,每人一支笔,以及若干小椅子,还有幼儿用书28-29页。

活动方式:集体与个别活动相结合。

活动过程:

  1. 导入
  2. 组织孩子们听取《受伤的栋栋》录音,理解从高处跳下的危险性。提问:“栋栋为什么会受伤?”
  3. 总结:跳下太高的地方非常危险,容易造成伤害。
  1. 展开活动
  2. 通过《这些地方能跳吗》图片,引导孩子们讨论哪些地点是危险的,不能跳。为什么?还有其他哪些地方不宜跳跃?
  3. 总结:超过腰部的高度就很危险;禁止从矮墙、高台、陡坡等过高地点跳下。
  1. 指导孩子们设计禁止跳下的标志,完成幼儿用书第28页上的操作。
  2. 展示禁止攀爬的标志,引导孩子们观察并讨论如何设计禁止跳下的标志。指导孩子们在红色圆圈中画出跳下的动作,加上“×”表示禁止。
  1. 示范并讲解向下跳的基本动作要领,组织孩子们进行练习。
  2. 总结:从较高地点跳下时,首先要向上起跳,用前脚掌先着地,同时膝盖半蹲,轻轻落地,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活动延伸:

在体育或户外活动中安排练习向下跳的动作,巩固基本技巧,强调禁止从过高地点跳下。

教学反思:

在大班教学中,孩子们活泼好动,喜欢尝试新鲜事物,但有时在玩耍时会忽视安全。因此,我们通过《远离危险:不要在高处跳跃》这一课程,让孩子们了解高处的危险性。孩子们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到高处跳下的风险,并找到了哪些地方不宜跳跃。在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孩子掌握了正确的跳跃姿势,并在动作技巧上得到了练习,懂得了从高处跳落时的自我保护方法。孩子们能够辨别哪些地点存在潜在的危险,并听从成人的建议,远离危险的游戏场所。

小贴士:

危险是一个警示词,指的是可能导致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任何内部或外部潜在状态。在机械领域中,危险尤为明显。通过这样的安全教育活动,孩子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周围环境中潜在的危险,并学会如何保护自己。

幼儿安全教育课:大班学生学习如何正确应对高处跳落与识别潜在危险点

总结:

通过这样精心设计的安全教育课程,幼儿园的孩子们不仅学会了认识和避免高处跳跃的风险,还培养了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这样的活动对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