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充满乡村风情的小品文:田园诗歌的现代演绎
作者:佚名|分类:生活杂谈|浏览:89|发布时间:2025-04-01
在文学的世界里,苏轼的作品总是充满了独特的魅力。人们常提及他的诗篇和词作,却往往忽视了他那些充满诗意的小品文。尤其是他在晚年惠州、儋州的短篇作品,更是达到了平淡与绚丽的极致,宛如田园诗一般。
在这些小品文中,有一篇名为《撷菜》的作品,它就像是一首田园诗,一首牧童之歌。这篇文章以一种充满诗意的方式,展现了苏轼在简朴生活中的自得其乐。全文如下:“吾借王参军地,种菜不及半亩,而吾与过终岁饱菜。夜半饮醉,无以解酒,辄撷菜煮之。味含土膏,气饱风露,虽粱肉不能及也。人生须底物而贪耶?”
在这篇文章中,苏轼通过采摘蔬菜这一简单的日常活动,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满足和享受自然赐予的喜悦。这里的“撷”字,让人联想到王维诗句中的“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而“粱肉”则代表了过去锦衣美食的生活。苏轼在这里提出了“底物”(何物)的问题,实际上是在探讨人生的真谛和物质追求的界限。
这篇文章洋溢着一种自给自足、安然自若的情感,展现了苏轼在经历了黄州、惠州直至儋州的贬谪生涯后,思想感情所发生的飞跃。面对生活中的不幸与困顿,苏轼能够欣然接受,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他的弟弟苏辙曾说他在海南时:“日啖薯芋,而华堂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这正是苏轼精神境界的体现。

在这篇小品文中,普通的蔬菜被苏轼和其子描绘为“味含土膏,气饱风露”的天地精华。夜半醉酒时,以此解酒充饥,乐在其中,这种境界实在令人钦佩。常言道,由俭入奢易,而对于经历过华堂美食的诗人来说,能够如此融入田园生活,实非有着远大抱负者所能做到。
这篇文章虽短小,却让人感慨万千。它告诉我们,人生中的简单事物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意义,而真正的幸福和满足往往来自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坦然接受。苏轼的作品,无论是在诗、词还是小品文中,都以其独特的智慧和生活哲学,给予我们无尽的启示。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