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盆碗大份量过桥米线,传承百年蒙自佳肴秘制
作者:佚名|分类:生活杂谈|浏览:83|发布时间:2025-02-12
一盆如同脸面般宽大的碗,盛满了数十碟色香味俱佳的配菜。碗中金黄油润的老汤散发着多种食材熬制出的醇厚香气,这碗汤成为了过桥米线的灵魂所在。米线条上挂满了油脂,入口既滑又富有弹性,品尝一口刚刚煮熟的里脊肉,口感鲜嫩无比。再轻啜两口汤汁,鲜美醇厚的滋味在口中回荡,仿佛整个灵魂都要被融化了,额头不自觉地渗出了几滴汗珠。
过桥米线的传说源于诗画般的蒙自湖南。相传在明末清初,一位书生在湖南的书斋苦读,妻子每天将三餐送至书斋。日复一日,书生的学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身体却日渐消瘦。为了给他补充营养,妻子特意切好了鸡肉片,煮开了米线汤。然而,年幼的儿子顽皮地将肉片放入了汤中。妻子急忙捞出肉片,发现肉已熟且味道鲜美,于是将米线和肉片一起倒入汤罐中,提着送往书斋。途中因劳累过度晕倒在南湖的桥上,书生感动地在桥上接过装有汤的罐子,发现汤面已被浮油所覆盖,不见热气,但汤罐却滚烫无比。从此,这场善举被命名为“过桥米线”,这个名称也因此传遍了大街小巷。
老葛火烧房子过桥米线,蒙自火烧房子米线馆由陈朝真先生创办,历经三代人的传承。解放前,这家店的名字还不是“火烧房子”。到了第三代时,由于一次意外事故,店铺被一场大火烧毁,于是得名“火烧房子”。从那时起,一代又一代人与过桥米线结下了不解之缘。诚信、健康、惠民的经营理念一直贯穿于火烧房子的经营之中,这也是他们自创业以来所坚持的微商之道。
这碗米线比脸还大,顾客可以自己选择四个配菜调料,任意添加,只要米线吃不够,随时可以加,只需支付十二元。虽然米线并非蒙自独有,但蒙自独特的风土人情和文化氛围孕育出的过桥米线却别具一格,具有特殊的独特性。
蒙自地处亚热带和热带交界区域,海拔一千三百米,夏季无酷暑,冬季无严寒,无霜期长达三百天以上,被誉为天然温室。这里适宜于各种农牧产品的饲养和时鲜蔬菜的生长。如韭菜、豌豆、尖菊花等作为米线食鲜的辅料,一年四季皆能盛产,为过桥米线提供了丰富优质的食材。

正宗的蒙自过桥米线无需添加味精、鸡精等调味品,只需少许豆坨和黄豆泥就能将味道做得比使用各种调味品还要鲜美,堪称纯绿色健康的美食佳品。

蒙自的稻米主要产于当地的草坝镇,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条件使得这里的优质稻米晶莹透亮、柔软绵长、有筋骨而不断细腻滑爽,口感极佳。这些米线还可以晒干长期保存,不脆不碎,回煮后口感依然鲜美,具有其独特的韵味。
如今,蒙自的米线生产制作工艺仍然保持着原有的传统,不加任何添加剂,注重水米的挑选,这正是蒙自过桥米线的自信所在。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