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一名美食使者的心愿
作者:佚名|分类:生活杂谈|浏览:86|发布时间:2025-01-23
谁说美食家都是成年人?16岁的徐心怡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唯有爱与美食不可辜负”的真谛。她不仅游览过10多个国家,还能亲手制作出精美的甜品,并梦想着将苏州的美食推广到全世界。
在她的引领下,苏州中学成立了名为“馔玉”的美食社团,这个充满活力的小团体因其对美食的独特见解和丰富多彩的尝鲜活动受到了同学们的喜爱。每到社团活动时,国际学生们总是垂涎三尺,期待着品尝各种美味佳肴。
说起成立这个社团的原因,徐心怡回忆起了两年前备战中考的那个冬天。“每晚五六点饥肠辘辘地走回家的路上,总能看到一家米糕店透出的灯光。虽然店面不大,但那暖暖的香和温馨的光束总是让我感到一丝愉悦。”正是这样的经历让她意识到:食物能够带给人情感上的慰藉。
徐心怡不仅热爱美食,还喜欢阅读和旅行。高中时开始读梁实秋和汪曾祺的小品文,对美食的独特见解深深吸引了她。“每当品尝到惊艳味蕾的佳肴,我都会尝试用自己的文字记录下来,并给杂志投稿。”她说,“当我的名字出现在铜版纸上时,我知道自己已经成为了一个小美食家。”
一次去奥地利的经历让她萌生了传播苏州美食的想法。在那里的书店里,她发现奥地利的食物食谱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制成精美的画册,成为该国的一张名片。“这让我想到中国和我们苏州的饮食文化同样博大精深,应该让更多人了解。”心怡说。
中西合璧的苏式下午茶吸引了众多外国学生的目光。去年十月初,徐心怡组织了“馔玉”美食社首次活动,她将各种苏州传统小吃摆放在英式的三层架子上。“我们还特意从街边小摊打包乌米饭,并装饰以糖粒作为点缀。”她说,“这种方式让外国学生对这些食物产生了浓厚兴趣。”
他们定期举办美食节,展示各式各样的招牌菜和特色甜点。此外,社团成员们还会整理并翻译成英文版的食谱。“我暑假去哈佛参观时曾与他们交流过这一想法,他们都表示非常感兴趣。”心怡说。
徐心怡希望通过美食来了解背后的文化背景,并把苏州推荐给世界。“我们社团制作了一些以美食为主题的明信片,在红十字会活动期间义卖所得款项用于捐赠有需要的组织。”她认为,美食不仅是色香味上的享受,更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
目前心怡正在备战SAT出国考试,计划前往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营养学专业。“我想成为一名营养学导师或咨询顾问,帮助更多人吃得美味和健康。”她说,“这将是我实现梦想的新起点。”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