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杂谈

家乡记忆中的豆粑美食:传统烫制技艺与难以复制的味道

作者:佚名|分类:生活杂谈|浏览:85|发布时间:2024-11-09

假如我需要按照个人喜好给家乡美食排名,豆粑绝对能跻身前三。自幼至长,只要家里煮豆粑,我的食量从未少于三碗,大份的!

其实,不只是黄梅有这道菜,红安也有相似的菜品,当地人称之为饼折或豆丝、豆折,武汉同样有其特色,称为豆丝。这是湖北地方性的美食之一。

据我个人经验,豆粑最美味的烹饪方式有两种。

第一种是将其作为主食直接煮来食用,无需添加任何调料,适量油盐加一些青菜即可。豆粑在干燥状态下存放,煮前需提前浸泡至松软状态,无论是冷水下锅还是开水下锅都是可以的。加入一块高粱粑一同烹饪,味道更加出色。等到汤汁呈糊状时,盛上一碗热腾腾的,一口咬下去,再来半块红润的腐乳或几根辣萝卜条搭配——人间值得啊!

第二种方式更为奢华,难以经常享用,即在刚出锅的新鲜豆粑未切分之前撕成小块煮或者炒(以煮为主),非常美味。遗憾的是,这样的美食体验只在烫制当天可以享受。

儿时,每年秋冬季节,家里的传统便是烫豆粑,似乎全村没有哪家不进行这一活动的。豆粑主要材料是米和绿豆混合,提前磨成乳白色的浆。烫豆粑对乡村人家来说是一项大事,制作过程需要大人忙到深夜。使用大锅,锅内是否需放油不确定,舀一大勺米浆倒入锅中旋转,用一片干净的大蚌壳背面快速均匀糊成直径一尺左右的饼状,待一面稍熟立即翻面,两面均熟后迅速从锅里捞出,甩到旁边准备好的竹匾中。这一张豆粑就完成了烫制过程,如果浆调得恰当、火候掌握得好且手法快,烫出来的豆粑不会破裂;若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很容易弄破。

网上能找到的图片显示,原来大家都使用蚌壳来烫制。


刚出锅的豆粑虽未添加油盐调料,但味道独特。在半睡半醒中享受这道美食,确实有一种不真实感——可能是由于饥饿感驱使下对食物的极度渴望所导致的。我曾无数次想象复制那天晚上的极品美食,然而再也不能实现。不仅仅是材料、器具和烹饪方式不再相同,人的感受也不同了。品尝这样的美食,最好是一大家子人围坐在一起,更能增味。

——有些东西被时间带走后,无法复原。记忆中的莲花岸老屋、爷爷奶奶父母兄弟,以及邻里的乡亲与小伙伴们在门口边吃边聊的情景,都已经随时间消散了。时光中带走了我的那碗豆粑。

多年未曾见到烫制豆粑的场景了,但是随时都可以吃到它。干燥的豆粑在市场上很容易买到,新鲜豆粑则是餐馆中的特色菜。我家乡多以煮法享用豆粑,在外面品尝时,以炒为主,对厨师技艺要求较高。

尽管总觉得现在的豆粑味道不及从前,往往怎么煮也无法煮出汤汁糊化的效果,但只要一吃豆粑,还是不可能少于三碗的。

不赘述了,明天去买一袋回来品尝。


关于黄梅的记忆:

  • 抖说黄梅1:讲述
  • 抖说黄梅2:展现小戏
  • 抖说黄梅3:漫步中思考
  • 抖说黄梅4:孩童的故事
  • 抖说黄梅5:变化中的故事与我的绰号
  • 抖说黄梅6:迎接新嫂子的时刻
  • 抖说黄梅7:砖头的故事
  • 抖说黄梅8:咸菜的滋味
  • 抖说黄梅9:乡村的传统年味
  • 抖说黄梅10:过去的年夜饭
  • 抖说黄梅11:你逃不掉的记忆
家乡记忆中的豆粑美食:传统烫制技艺与难以复制的味道家乡记忆中的豆粑美食:传统烫制技艺与难以复制的味道家乡记忆中的豆粑美食:传统烫制技艺与难以复制的味道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