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专题(文学常识南蛮)
作者:佚名|分类:百科常识|浏览:83|发布时间:2024-12-15
尊敬的读者们,这篇文章旨在帮助大家掌握中小学语文中的专题专项训练知识,所有的内容都是精心编写的。如果您发现任何不准确之处,请随时提出宝贵意见!我们共同进步。
本章节将探讨古代民族的知识,这些信息对于理解文言文、名著和宫廷剧有着重要的作用。
古代民族知识
在古代,学者们对四方少数民族的认识相当有限,并没有进行深入的考察。他们通常使用“蛮、夷、戎、狄、胡、越”等词语来泛指这些地区的人群。居住于长江以南地区的各族群被统称为百越,“南取百越之地”的说法即源于此。“四夷”,也就是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同样用来描述四方的少数民族。
古代宗法礼俗知识
- 宗法制度
(1) 宗法制是一种基于血缘关系来区分嫡子和庶子亲疏的体系,其核心在于确立长子继承权。
(2) 古代帝王、诸侯或士大夫为了维护宗法体系而设立用于祭祀祖先的礼制性建筑称为宗庙。这些宗庙有着严格的等级划分:周朝天子拥有七座宗庙,包括后稷文王、武王三庙和四亲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平民则不允许设立宗庙。
2. 祭祀仪式
(1) 在古代祭祀活动中,使用牲畜作为祭品是常见的习俗。纯色的为“牺”,完整的为“牲”。人们通常将用于祭祀的牛、羊和猪统称为“三牲”。
(2) 根据祭祀者的身份不同,所使用的牺牲规格也会有所区别:天子祭拜社稷时使用全部三种牲畜,这被称为“太牢”。诸侯祭祀则只用一头羊和一头猪,称为“少牢”。
(3) 古代在郊外举行的祭祀天地仪式叫做郊祭。南郊用来祭天,北郊用来祭地,这是儒家礼仪中的主要内容。其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祇和人鬼。
3. 宗族关系
(1) 古代非常重视孝悌之道,其中“孝”指的是对父母要尊敬顺从,“悌”则是指对兄长要尊重服从。
(2) 关于“三族”和“九族”的解释各家不一。一般认为九族是指同姓亲族中的高祖、曾祖父、祖父、自己、儿子、孙子、曾孙以及玄孙等辈分的人。
(3) 我国古代丧葬礼制中,根据死者的身份地位不同,其去世的称谓也有所不同:《礼记》记载天子之死被称为崩,诸侯为薨,大夫为卒。士称为不禄,而平民则直接说死。
4. 拜礼仪式
- (1) 古代行礼分为九拜:一为稽首,二为顿首,三为空首,四为振动,五为吉拜,六为凶拜,七为奇拜,八为褒拜,九为肃拜。这些礼仪多用于祭祀和朝见时。
(2) 在古代官场中,宗庙内最尊贵的位置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向北,最低等的是坐东面西。汉代以右为尊,唐代则以左为尊。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