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杂谈

一份清道光八年撰写的谱序,可以领悟六百多年前宗族迁移的轨迹和历史

作者:佚名|分类:生活杂谈|浏览:84|发布时间:2024-08-26

一本由清道光八年撰写的家谱序言,揭示了家族六百年前迁移的历史和轨迹,同时也反映出那个时代文化落后、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的困境,以及先祖们无可奈何但又坚韧不拔的努力与付出。这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对过去的尊重和敬仰。

在广东省河源县久社陈氏的族谱序中,记载了始祖扬俊与其配偶骆孺人于1383年(洪武十六年)从南京军左卫守御聿相迁居至循州久社古村的情况。他们在大州一图地区定居下来,当时的里长是陈家业(可能是敬公的别号),创业点在陈村等地,拥有田地六十七亩四分陆厘柒毫弍丝玖忽,以及正耗米壹石肆斗肆升叁合陆勺零陆。他们育有四位儿子:伯政、仲敬、叔敦和季效,他们分别继承了三斗陆升零玖勺伍抄的粮食。

然而,在四代后明朝末期,山贼作乱,人口流离失所,家族谱牒记录仅存少数。但困境中总有希望,第五世的宗子思谏与朝祝、朝聘和月波等兄弟共同努力,为家族未来的延续奠定了基础。第六世的星宇继承了这一责任,联合各房叔伯兄弟,重新规划并确认户籍,使得家族规模扩大,粮食收入远超最初。即使历经数十代变迁,但皇恩浩荡,社会稳定,人们不忘祖先,尊崇血脉亲情。

然而,随着岁月流逝,世系传承,家族成员众多且分散各地,若不继续修谱记录,族人之间的联系将会逐渐疏离。幸运的是,11世的元彩、飞和熊等有识之士在私塾中交流启发了续写家谱的想法。元彩广泛询问长辈,追溯历史,参照古籍,以始祖扬俊为起点,尊重事实,不妄加臆测,力求真实地记录家族史实,以满足族人对先人的敬仰和祭祀的需要。

尽管元彩自小失去父母,但他凭借坚韧不拔的精神,深入研究,编撰了七百七十多字的家谱序言,希望后辈能铭记这段历史,激发他们对家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不仅是一份家族史书,更是对祖先的敬仰,对未来的期许。这份工作完成于道光八年(1828年)冬季的二十四日,由十四世孙为科纂修。

一份清道光八年撰写的谱序,可以领悟六百多年前宗族迁移的轨迹和历史一份清道光八年撰写的谱序,可以领悟六百多年前宗族迁移的轨迹和历史一份清道光八年撰写的谱序,可以领悟六百多年前宗族迁移的轨迹和历史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