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杂谈

中国名菜年产三百余万斤被列入官方菜谱名录

作者:佚名|分类:生活杂谈|浏览:85|发布时间:2025-04-03

荆门,我的第二故乡,见证了我从孩童到成年的成长历程,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和特色美食。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蟠龙菜了。

蟠龙菜起源于明朝嘉靖年间,距今已有约500年历史,是湖北地区的传统名菜之一。其主要原料包括猪肉、鱼肉和鸡蛋等,菜品特点是色泽鲜艳、肥而不腻、口感滑嫩且香味持久。

中国名菜年产三百余万斤被列入官方菜谱名录

相传公元1521年,在没有合法继承人的情况下,皇太后为了确保帝国不会落入他人之手,决定由最近的兄弟中的一员继位。朱厚熜接到圣旨后十分着急,他担心沿途官员迎接会延误行程。于是大臣严崇建议他假扮囚犯,并用一种特殊的菜来掩盖真实身份。

这种菜肴要求肉味但不见肉形,以便在被搜查时不易被人发现。厨师们绞尽脑汁也未能想出办法,直到詹多师傅的妻子递给他一个蒸熟的红薯,才启发了他。红薯破皮露出白色的肉给了灵感。

詹多决定将白膘猪肉、精瘦肉和鱼肉等分剁成肉泥,并用食盐、香葱、生姜调味,再以淀粉鸡蛋调匀后包裹于红薯皮内蒸熟。其形似红薯实为肉肴,使朱厚熜得以顺利进京继位。

后来詹多奉旨改进了这道菜的制作工艺:他将肉泥做成一尺半长、一寸半宽、七分半厚的圆筒状,并用鸡蛋黄和食用红色素包裹蒸熟后切成薄片,复蒸一遍倒扣入盘,形成红黄相间的龙形图案。嘉靖皇帝对这道菜非常满意,正式将其命名为“蟠龙”御菜。

如今,蟠龙菜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还因其独特的营养价值而受到广泛欢迎。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易于吸收的肉类成分,适合所有季节食用,尤其在秋冬时节能起到很好的滋补作用。

蟠龙菜不仅口感鲜美、营养丰富,而且制作工艺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被收录于《中国菜谱》中作为名肴之一。这种菜肴以“吃肉不见肉”著称,在各种烹饪方法如蒸、炸、炒等下都能保持其独特的风味。

蟠龙菜的产业规模也日益扩大,目前仅钟祥市每年产量就超过300万斤,市场需求量大,已逐渐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食品加工产业链。这道传统美食已经深入到千家万户之中,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