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杂谈

农民日报"称赞:路桥区的创新精神与发展实力

作者:佚名|分类:生活杂谈|浏览:89|发布时间:2025-04-02

路桥区蓬街镇的小伍份村正在经历一个令人惊讶的变化,成为"娘子军"的大本营和当地瞩目的场所。这里发展起手工非遗产业,并产生了许多文创产品,如布贴画、蓝花布印染技艺等。

为了让更多人参与到这些传统技艺中,小伍份村推出了培训课程,包括关于帆布包扎染的课程。该课程不仅实用,而且适合亲子一起参与,一经发布,名额立刻被抢而空。

农民日报"称赞:路桥区的创新精神与发展实力

在小伍份村,张秀洁展示了她在"蓝花布印染技艺"方面的技艺。她是这一传统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记者在访问时看到一群妇女正在认真学习这些技艺,围坐在长桌旁。

对于有兴趣的村民来说,一旦学习完成,他们可以带回家继续制作,并按照完成的数量获得报酬。这对于在家里无所事事的老人和妇女来说,尤其适合。这样不仅让他们能够收入钱,还能保持传统技艺的传承。

与之隔壁,有一个名为"孵化仓"的地方。在那里,蒋佳瑶,这个90后的年轻人,听说那里招揽传统手工艺的工作室,就立刻报名参加,并将她热爱的汉服文化变成了一个追逐梦想的事业。得益于租金减免政策,她能够轻松地参与其中,而且还有一帮志同道合的年轻人相伴,这使得她在创业的道路上变得更加踏实和有信心。

陈真开创了草编手工坊,注重结合了非物质遗产和文化创意,帮助周围的居民一同获得财富。与上一辈人不同的是,他在传统手工艺的基础上更注重艺术和创新的融合。通过他的巧妙运用,废旧的玉米皮、麦秆等材料变身成了各式各样的帽子和包包,使得这些物品的价格也水涨船高。

最近两年,他还与台州学院合作成立了一个课程研发中心,恢复、创新和整理了一千多种草编技法。虽然工坊面积不大,但设施齐全,并且还设立了一家咖啡店。整个孵化仓里共有5个工作室,今年已经累计发出了超过3000个文创产品订单,有600多名民众参与其中。

在蓬街镇内,有多处沉睡的资源重新被唤醒,其中并不仅限于这一处。16个农业三产融合的项目共同奏响着"唤醒曲"。即将完工的"新阳居"乡村振兴项目位于集镇中心,而浦南村沿着河流的林下地区正在打造一个露营基地。附近的民房也在提供餐饮服务,而西面的果蔬园也开始积极采摘。与此同时,镇东村的500亩土地也进行了集中流转。配合村集体闲置用房和小流域水景的规划,一个田园综合体正在逐渐成型。

如今,路桥区已经开展全域土地盘活开发攻坚数年。如何挖掘现有的空间资源已经成为大家共同努力追求共富工坊的方向。例如新桥镇金良社区的二嫂乡苑美食共富工坊利用稻香果园经济增收近200万元。此外,路北街道隆湖社区也充分利用闲置的用房,一侧是提供便捷就餐的社区食堂,一侧则是能够方便接单的共富工坊。由于这些资源转化路径发挥了各自的作用,近两年来,路桥区的农村集体经济获得了明显的提升。截至今年10月,全区共有176个行政村集体的经济收入全部突破100万元,并且有83%的村庄的经营性收入在70万元以上。其中13个村庄的集体经济更是超过了千万元,并同比增长了85.7%。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