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通城大酒楼与长江鲥鱼;物换星移,记忆如流水
作者:佚名|分类:生活杂谈|浏览:84|发布时间:2025-02-19
岁月如流水,不曾停止流动,老通城大酒楼也一样,如今已经变成了老通城豆皮,一切都变得面目全非。
当年在老通城大酒楼品尝到的那道清蒸鳜鱼、白汤团鲂、红烧鮰鱼等鄂中名菜,似乎已成为遥远的记忆了。甚至连刀鱼面这样的经典菜肴都已经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外。然而,那个时候的老通城大酒楼,却是各界人士争相前往的热闹场所。
这道红烧鮰鱼,是宾客们最喜欢的一道菜肴,鱼肉鲜美而少刺,细腻如脂,入口即化。老通城的鮰鱼虽然不算是最好,但红烧鮰鱼还是值得一去老大兴园品尝。然而,这个时候的老通城大酒楼,却已经成为了人们怀念的往事了。

这道清蒸鲥鱼,似乎是每年暮春时节的一道经典菜肴。当年在镇江一家小馆子里品尝到的鲥鱼,比汉口的还要鲜美。鱼有尺长,身上斜切四五刀,嵌入薄薄的笋片与火腿片,四周有一围冬菇,白、红、黑三色相间,明亮而洁净。除少量绍酒外,几乎不用更多的佐料,保持了鲥鱼的鲜美。毕竟,长江鲥鱼在江面宽阔的镇江为最佳,而彼时正式端午乃鲥鱼最美之时。

如今,不用说长江鲥鱼基本上已经没有了,连老通城大酒楼也更名为老通城豆皮,从四层楼的大气象萎缩为一个小门面,不仅是丰盛如“满汉全席”的数百道菜肴没了,甚至很多人连鼎盛时期的老通城豆皮是个什么模样都不晓得。这样的物换星移,不过是二十个春秋。

赵珩先生曾在《老饕漫笔》中写到,他的家谱很有意思,其曾祖父赵尔丰,清末曾任署理四川总督兼驻藏大臣;曾伯祖赵尔巽,民国期间曾任清史馆馆长,领修过《清史稿》;父亲赵守俨,中华书局原副总编辑,主持过二十四史的点校工作。所谓的书香门第,真不是一代两代所能造就的啊!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