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烽县城市管理新举措:打造有序流动摊区,平衡民生与环境
作者:佚名|分类:生活杂谈|浏览:83|发布时间:2024-07-24
息烽县城市管理新举措:打造有序流动摊区
在5月25日的一次城市综合巡查中,息烽县城市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彭小林对筑北商业大道上的小吃摊主进行了亲切的问候,并提醒大家要规范经营、保持环境整洁。这一举动展现了息烽县城市管理中以人为本、服务民生的一面。
流动摊区现状与挑战
息烽县城内的流动摊点主要集中在早餐、小吃和水果商贩等,由于没有固定的经营地点,摊主们为了降低运营成本通常不愿进入农贸市场。例如,沈成举,一位在小寨坝镇瓮沙村下寨组居住的居民,在7年前因孩子上学问题搬到县城附近,并选择在开磷城周边摆卖水果。他之前遇到的最大挑战是频繁搬迁寻找经营地点,对城管部门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
城市管理的困境与探索
流动摊点管理成为城市管理中的难点之一,既影响城市美观,也给市民生活带来不便。为平衡各方需求和确保城市环境的整洁有序,息烽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等部门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模式——临时摊区模式。
创新管理模式:部门审批、行业主管、社区自治
该模式的核心在于通过三个关键环节解决群众占道经营的问题:
- 部门审批:由相关部门对设置临时摊位进行严格审核与批准,确保其不会影响市容市貌、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
- 行业主管:行业主管部门负责规范各类型摊贩的经营活动,确保食品安全、价格公平,并为摊主提供必要的业务指导和服务支持。
- 社区自治:社区居民参与临时摊区的管理与监督,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共同维护公共环境。
实施效果与影响
通过实地调研和走访,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在不影响城市整体功能的前提下,合理规划设置了10个临时摊区(点),其中包括8处早餐摊点。这些区域均配备了环卫设施,并实施了严格的卫生保洁制度。此外,所有流动商贩纳入统一管理,使得县城内的临时摊位数量达到了300多个,涵盖了多种商品和服务类别。
息烽县临时摊区管理模式采取疏堵结合、总量控制与规范管理的原则,在充分考虑民意的基础上科学划定区域。通过联合相关部门共同规范经营行为,实施统一定价策略,不仅有效缓解了城市管理中的矛盾,还满足了周边居民的日常需求和便利性,实现了城市环境与民生服务的双赢。
息烽县的城市管理工作通过创新管理模式、提升服务水平,展现了城市治理现代化的趋势。临时摊区模式的成功实践,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在确保市容整洁的同时,也解决了流动商贩的经营问题,体现了城市管理的人性化和科学化。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