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杂谈

建水广慈湖边宝兴楼餐馆,过桥米线最正宗、最好吃,建水县志是最早记载过桥米

作者:佚名|分类:生活杂谈|浏览:89|发布时间:2025-02-10

在云南省的建水广慈湖畔,有一家名为“宝兴楼”的餐馆,以其正宗且美味的过桥米线而闻名。追溯到清代道光年间,一个名叫刘家贵的厨师在临安府城东门外的鸡市街头开设了这家餐馆,早上供应过桥米线,晚上则提供各类菜肴。咸丰甲寅年(1854年)的一天早晨,一位举止文雅、穿着考究的客人来到“宝兴楼”,他向刘家贵提出了一种独特的米线烹制方法:将生猪脊肉切成薄片,用小粉水揉捏后放入碗中,再倒入热汤。刘家贵按照客人的指示操作,最后在猪肉薄片上淋上熟猪油,并加入葱、芫荽和建水特有的草芽、地椒叶子,最后倒入滚烫的汤汁,再另备一碗米线。客人先搅拌汤料,然后将米线挑入汤中享用。这位顾客名叫李景椿,曾是清道光乙未年(1835年)的进士,曾在山西宝德担任知州。他将这种类似北方涮锅子的吃法带回家乡,并因其过程中的“过桥”动作而命名这道菜为“过桥米线”。刘家贵深受启发,开始在餐馆中使用李景椿的方法制作米线,使得“过桥米线”逐渐流传开来,成为云南的经典美食。刘氏家族的过桥米线技艺代代相传,从创始人刘家贵,到第二代刘廷相,再到第三代刘宝光和刘宝珍,第四代刘世清,直至现在的第五代刘玉珠。刘玉珠作为“建水过桥米线”的非遗传承人,在广慈湖边的“宝兴楼”继续传承祖传的汤底熬制技艺,烹制出纯正鲜美的过桥米线。对于来到建水的游客来说,“宝兴楼”无疑是品尝这道地方美食的理想之地。

建水广慈湖边宝兴楼餐馆,过桥米线最正宗、最好吃,建水县志是最早记载过桥米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