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微凉,走进浑源人的糕点情结
作者:佚名|分类:生活杂谈|浏览:84|发布时间:2024-12-13
初冬时节,微凉的空气中总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那软糯香甜的糕点。虽然我出生在浑源南山,从小就不太习惯吃糕,更不喜欢那种粘腻的感觉。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工作地点的变化,在川区乡镇工作的日子里,我对糕产生了别样的情愫。每餐食堂里都会有一盆素糕,它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为了适应这种饮食习惯,我努力尝试着吃糕,并渐渐地爱上了它那独特的口感。
在忙碌的工作中,加班和值班成为常态,这时候浑源的糕馆就成了快速填饱肚子的最佳选择。这些简朴的小店通常没有招牌,仅用几张餐桌餐椅布置而成,吸引了不少农民工前来用餐。经济实惠且味道不错,这让我对吃糕的习惯更加根深蒂固。
说到“三大糕馆”,它们的独特魅力在于那令人垂涎欲滴的烩菜。主要食材包括土豆和豆腐,以及一些黄豆芽。这些材料经过长时间慢炖,不仅让土豆变得绵软香糯,还赋予了浑源特有的豆腐一种独特的口感,这种味道只有本地人才能深刻体会。
而在另一口锅里,蒸腾着热气的黄糕则等待着食客们的青睐。淋上一层麻油后,它们呈现出金黄色、光泽诱人且富有弹性的质感。看到这些,喉咙不由自主地蠕动起来,“三大,烩菜、糕,加肉、鸡蛋”,这样的呼唤声中蕴含了对美食最简单的渴望。
一碗热腾腾的烩菜盛放在碗里,再加入炖好的肉块和卤蛋,淋上辣椒油和陈醋,并撒上新鲜葱花。将山药和鸡蛋捣碎与豆腐肉混合在一起,汤汁恰到好处,香气扑鼻而来。用筷子夹起一块黄糕放入其中,大口咀嚼后吞咽下去,“咕咚”一声响动中,美妙的滋味在口中回荡。
吃糕已经深深融入了浑源人的日常生活中,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习俗。这种硬核的饮食方式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需求,还影响着当地居民的性格和情感表达。对于许多人来说,一顿美味的糕不仅是心灵上的慰藉,更是一种传承已久的精神食粮。
于是,在这样平凡的日子里,“走,吃糕去……”成了人们最直接而温暖的愿望。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