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杂谈

吃一碗襄垣拉面(去襄垣)

作者:佚名|分类:生活杂谈|浏览:83|发布时间:2024-12-01

来到襄垣,品尝一碗地道的拉面。

在襄垣,家家户户的主妇都会制作一种农家特色美食——拉面。除了称之为拉面,它还有抻面、扯面、甩面、小把拉面、大把拉面和拽面等多种叫法。虽然这种小吃源于农家,但却是上党地区的独特佳肴。特别是在举办红白喜事时,几乎都会架起几口大锅,邀请几位拉面高手,共享这美食盛宴。在蒸汽腾腾的氛围中,只见几位技艺高超的拉面师傅赤膊露胸,时而如金刚拔地而起,时而似蜘蛛织网,挥舞着手中的面团,将其均匀地甩出,离滚烫的大锅约3米之遥,双臂一扬一甩,整把面条如同白练一般落入汤锅中。这精湛的技艺和壮观的场景,赢得了观众的阵阵喝彩,为喜庆的氛围增添了无限光彩。

关于襄垣拉面的起源,说法不一。传说在唐明皇李隆基担任潞州别驾期间,他对襄垣拉面情有独钟。据史料记载,唐朝武则天成为女皇帝后,庆祝60大寿时,狄仁杰特意挑选了一位擅长拉面的师傅为她制作长寿面。这一历史事实的直接证据是武则天所作的一首《云何梵》偈子:“如何得长寿,金刚不坏身。复从何因缘,得大坚固力。”这首诗是武则天在研究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翻译的《金刚经》时,结合自己亲眼目睹的拉面师傅为她制作长寿面的场景而所作的心得。她从中领悟到,要想达到清净、长寿的境界,就要像拉面一样,不断生发,不烂熟面,延绵百里,犹如金刚般坚韧不拔。正是因为历代皇帝和达官显贵对拉面的喜爱,使得襄垣人学习拉面的传统得以传承至今。尽管拉面制作需要一定的力气,但它也是一种独特的生存技能,没有一定的基础,是无法拉出让人看着条形美观、吃着口感香醇的好面条的。

吃一碗襄垣拉面(去襄垣)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