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食物依赖:妙龄女孩进食障碍治疗历程解析(上)
作者:佚名|分类:生活杂谈|浏览:83|发布时间:2025-04-06
【案例解析】饱受进食障碍困扰的女孩,探索摆脱食物依赖之路(1)
在小青的治疗过程中,我们曾一度对病情缺乏足够的重视,理解不够深入,走了不少弯路,也付出了教训。然而,正是这些经历让我们对暴食障碍、神经性贪食等进食障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治疗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为后续类似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方案。
因此,这段治疗历程对于小青及其家庭以及我们来说,虽然是一段痛苦的回忆,但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1. 早期治疗效果不佳
刚步入大学的小青不久便出现了暴食行为,情绪波动剧烈,甚至有自杀倾向。被诊断为暴食障碍和重度抑郁症后,她不得不暂时休学。当时,她的父亲带她来治疗时,她已经十分瘦弱,脸色苍白,性格内向、胆小。然而,别看她身材娇小,一旦陷入暴食状态,其食量之惊人令人咋舌。她尤其钟爱饼干,尤其是那些撒上糖霜和巧克力的甜曲奇,一次就能吃掉9、10盒。
我询问了她的发病经过。小青缓缓地说,自己选择的大学和专业都是自己的意愿,但进入大学后,她发现现实与想象中的差距很大,所学专业也不太喜欢,学习压力巨大,内心充满了后悔和焦虑,与父母的关系也经常发生冲突。
她回忆道,有一次偶然的机会买了一盒曲奇,在校园里一边走一边吃,感觉特别开心、满足。还有一次晚自习后,她去学校附近的西饼店买了10盒曲奇,站在门口一口气吃光,“吃的时候发现自己不焦虑了,心里没那么难受,好像是一种释放压力的方法!”
从那时起,她对饼干和曲奇类糕点的渴望逐渐难以控制,每隔两三天或一感到焦虑就会大吃一通,直到胃部撑得难受才停下。
然而,小青从未催吐。胃痛难忍时,她只能蹲在学校操场的角落里哭泣,甚至有一次紧急送往医院治疗,情况十分危险!要知道,暴食行为可能导致急性胃扩张,甚至进一步胃穿孔,危及生命!类似的社会新闻并不罕见。
当时,我对暴食障碍、神经性贪食症的诊疗思路已与传统精神科医生有所不同。我认为可以从成瘾疾病的角度去理解,将暴食症状视为患者对进食和食物的病理性条件反射。当患者感到焦虑、低落、无聊时,或看到相关美食时,就会引发暴食冲动,难以自控。

一些进食障碍的患者形容得非常贴切,“暴食就像毒瘾”,他们对进食的渴望就如同物质成瘾中的“心瘾”。有国外学者也提出了“食物成瘾(Food Addiction)”这一概念。
遵循着成瘾的思路和心理干预技术,我确实治愈了部分进食障碍的患者。因此,在与小青及其父亲沟通后,我认为她的暴食行为持续约半年,病史较短,病情不算十分严重,且主要表现为对饼干的渴望,症状突出、单一。于是,我决定再次采用一系列的心瘾消除技术。
我运用深度催眠下的条件反射重建技术(CRRDH)和厌恶治疗,试图让小青对饼干产生厌恶感,消除心瘾;同时辅以控制每餐进食量的行为治疗。
经过几次治疗后,小青确实对饼干产生了一定的厌恶感。但让我意外的是,她的症状却发生了改变。
有好几次,她与父亲在病房吃饭时,会忍不住去吃父亲的饭菜。随后两人发生冲突,她会失去理智般地把自己的饭菜全部塞进嘴里,囫囵吞下,然后又抢夺父亲的饭碗,一口气吃光。其父亲非常生气,曾一怒之下把饭盒摔在地上,甚至把小青的头重重地摁在病床上。
事后,小青说:“我虽然不想再吃饼干,但感受不到饱腹感,无论吃多少,肚子还是觉得空空的。爸爸一说我,我情绪失控就更加想狂吃,其实那些饭菜我一点都不爱吃。两份饭吃下去,我还是感到饿。”
这时,我才意识到这条路走不通。即使她不再吃饼干,暴食行为仍未解决,情绪波动仍然很大。如果继续按照成瘾的思路治疗,恐怕效果不佳。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