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杂谈

鲁迅与朱安的悲剧婚姻:1909年的一顿日本小吃引发的感慨

作者:佚名|分类:生活杂谈|浏览:85|发布时间:2025-03-26

在1909年,鲁迅曾向他的原配妻子朱安提及日本的一种美味小吃。话音刚落,朱安便急忙回应:“是啊,大先生,我也品尝过。”然而,鲁迅对此并未表现出任何兴趣,只是皱了皱眉头,转身离去,此后一生未曾与朱安交谈。

谈及鲁迅,自然少不了对他的原配妻子朱安的提及。朱安的一生可以说充满了凄凉,她始终未能得到丈夫的青睐,晚年生活困苦,连遗愿也无法实现。

朱安年轻时很少外出,在家人的指导下仅学会了女红,阅读的书籍也极为有限,仅有《女儿训》这一本。

她和鲁迅的婚姻是由双方的母亲安排的。鲁迅的母亲鲁瑞对这位贤良淑德、勤快规矩的儿媳十分喜爱,因此并未征求鲁迅的意见,便擅自前往朱家提亲。

当时,鲁迅正在南京求学,原计划毕业后与朱安完婚。然而,由于公费留学的机会,婚礼不得不推迟。

鲁迅与朱安的悲剧婚姻:1909年的一顿日本小吃引发的感慨

鲁迅本人对这门婚事并不满意,深知留学将给朱安带来困扰,于是提出让朱安改嫁他人。但朱安和她的母亲都坚决反对。

无奈之下,鲁迅只能妥协,希望朱安能够摒弃缠足的习惯,前往学堂学习新思想。

他本是一个接受新思想的青年,如今却要娶一个被封建礼教束缚的妻子,内心自然痛苦不已。他认为,如果朱安能放下缠足,多读书,或许两人还有机会在一起。

1906年,朱家和周家都认为不能再等待,决心尽快让两人成婚。于是鲁迅的母亲谎称自己病危,催促鲁迅从日本回国。

鲁迅担心母亲的健康状况,匆忙赶回家中,却发现这只是一场为了让他回国的谎言。

最终,鲁迅答应了这门婚事,他原本以为朱安能够放下缠足、学会识字,与这样的人相处或许并非不可。

由于当地风俗,鲁迅不得不戴上假辫子,而朱安为了不让鲁迅反感,特意换上了一双大鞋。然而,她身材娇小,坐在轿子上脚无法着地,鞋子自然掉了下来,露出里面被裹得严实的金莲。

当鲁迅看到那双三寸金莲时,内心痛苦万分。他明白自己的妻子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不愿接受这样的婚姻,而朱安也无法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

婚后第二天,鲁迅便搬离了婚房,不久后重新返回日本。

对于朱安被冷落的情况,鲁迅曾说过:“她是我母亲的儿媳,并非我的妻子。”婚后,朱安也一直遵循这句话,鲁迅一走就是三年,在这期间,她全心全意地照顾着婆婆,等待着鲁迅的归来。

1919年11月,鲁迅为朱安提供了两个选择:留在绍兴或随母亲前往北平。朱安选择了后者,从此再未回到绍兴。

在北平的那几年,鲁迅尝试与朱安沟通,但每次都让他感到痛苦。

鲁迅与朱安的悲剧婚姻:1909年的一顿日本小吃引发的感慨

尽管有人资助,朱安的生活依然十分困苦。1941年,许广平被捕,她仍然定期为朱安汇款。

鲁迅与朱安的悲剧婚姻:1909年的一顿日本小吃引发的感慨

尽管有人资助,但朱安的生活仍旧贫困。1944年,朱安在周作人的建议下决定出售鲁迅的藏书。许广平和鲁迅的好友得知后,立即写信阻止。

而朱安在听到这些信件的内容后,激动地说:“你们也要珍惜我啊!”她已年过六十,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如果不是因为这些原因,她又怎么会想变卖大先生的遗物!

1947年6月29日凌晨,朱安孤独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她的一生可以说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当时像她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如郭沫若的原配张琼华、胡适的原配江冬秀等。

与朱安不同的是,江冬秀的生活相对较好,尽管她和胡适的婚姻曾面临危机,但最终还是被江冬秀用菜刀挽救。江冬秀虽然也是缠足的旧时代女性,却比朱安更明白这个时代的变化。

如果朱安最初能按照鲁迅的要求放开缠足、开始读书识字,或许她的一生也不会如此凄凉。(信息来源:一世牺牲和一缕阳光——鲁迅生命中的两个她——2023-09-28 17:18·凤凰卫视.)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