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杂谈

红安炕粑,老一辈的叫法,传统美食里的家乡记忆

作者:佚名|分类:生活杂谈|浏览:85|发布时间:2024-08-21

在我们的家乡红安,有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小吃叫做“炕粑”,老一辈的人们更习惯称之为“扁担粑”。这个名字的由来可能是因为它的形状扁平且较长,犹如一根扁担。制作烧饼的工具简单却不可或缺:一个大炭炉和一条长门板。

制作过程更是充满了传统工艺的魅力。首先,要和面、醒面,接着将面团拉成长条,分割成小剂子,每个剂子擀开后抹上油,撒上新鲜的葱花,再次揉圆后压扁成长椭圆形,两面均匀地沾满芝麻。手握烧饼快速贴入炉壁,这个动作既需要速度也需要精准,否则不仅可能导致烧饼粘不牢,还有可能烫伤手。

刚出炉的烧饼外皮酥脆,内里柔软,葱香四溢。无论年龄大小、身份高低,几乎无人能抵挡这股诱人的香气。我是在结婚后受到婆家的影响才开始爱上这种美食。我的公婆生前对烧饼情有独钟,尤其是菜市场一位老人制作的,他们的孙子从小就亲切地称他为“炕粑爹爹”。每次出门购物,他们总会在老人家的摊位稍作停留,品尝烧饼,闲聊一番,并且不忘带几个回家给我和孩子享用。

我的丈夫秦同志也同样热爱烧饼。他儿时家境贫寒,常常吃不饱饭,烧饼对他来说是难得的美食享受。每当母亲或二姐卖柴归来,尽管自己饿着肚子,他们也会省下钱为他买上一个烧饼。这份记忆让他对烧饼有了特殊的情感。

每次从外地回家,秦同志的第一站总是民主街,只为品尝那家始终如一、味道醇厚的烧饼。他钟爱的这家店坚持制作出既厚实又有嚼劲的烧饼,葱花鲜绿,内馅清香,与市面上许多薄而硬,甚至只有肉沫的烧饼形成了鲜明对比。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物价上涨,很多地方的烧饼变得越来越小、薄且干硬,失去了原有的风味。有些地方甚至只做肉夹烧饼,价格却是传统葱花烧饼的两倍。这让人不禁怀念起过去的那种简单却美味的传统。

尽管现在在阜阳或亳州的老街上也能找到烧饼摊,但它们的制作方法和口感与家乡红安的不尽相同。一次在亳州老街的探索中,我意外发现一家标榜“六十年老店”的烧饼铺。店铺内的两位老人虽已年迈,但精神矍铄。他们坚守着传统的手艺,使用土垒的高大炉子制作出的烧饼厚实且表皮酥脆,只用盐和葱花调味,保持了最纯粹的味道。排队购买几个热乎的烧饼,每一口都满载着幸福的滋味。

每一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美食文化,无论是红安的“炕粑”,还是其他地方的特色小吃,它们都是生活中的点滴温暖,慰藉人心。每个咬下的瞬间,都能感受到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

红安炕粑,老一辈的叫法,传统美食里的家乡记忆红安炕粑,老一辈的叫法,传统美食里的家乡记忆红安炕粑,老一辈的叫法,传统美食里的家乡记忆红安炕粑,老一辈的叫法,传统美食里的家乡记忆红安炕粑,老一辈的叫法,传统美食里的家乡记忆红安炕粑,老一辈的叫法,传统美食里的家乡记忆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