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清姜小区得名“街坊与现场”?
作者:佚名|分类:生活杂谈|浏览:89|发布时间:2025-02-19
探寻宝鸡清姜地区小区命名的由来
1953年7月,随着朝鲜战争的停战,志愿军胜利凯旋。同年11月,铁一师回国后进驻陕西省宝鸡清姜地区,组建铁道兵第一指挥所,担负起建设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的重任。在此期间,铁道兵司令部将铁道兵91速成中学(简称铁文校)迁至宝鸡清姜,并进驻原铁一师的营区。此后,铁文校经过多次调整和搬迁,最终迁移至黑龙江。而此时,清姜地区的一街坊、二街坊、三街坊等以及一现场、二现场、五现场等地名也应运而生,这些地名至今仍带有浓厚的军营气息。

1955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启动,宝鸡成为重点投资建设区域。在清姜地区,多个大军工项目相继落户,如生产航空仪表的宝成仪表厂(简称38号信箱)、生产雷达设备的长岭机器厂(简称43号信箱)以及生产无线电设备的烽火无线电厂(简称41号信箱)。到了六十年代,国家三线建设期间,清姜地区又新增了生产导航的凌云无线电厂(简称48号信箱)和生产模具的建光机器厂(简称81号信箱)。这些军工厂的生活区和居民区,就设在铁一师和铁文校驻扎过的街坊和现场。
随着时间的推移,尽管时代变迁、人事更迭,但清姜地区的一现场、二现场、三现场等地名以及二街坊、三街坊等地名却一直沿用至今。这些地名不仅见证了我国铁路建设和军工事业的发展,也承载着一代代人的记忆和情感。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