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杂谈

在非遗之美的针线世界里,体验余姚盘金填金的艺术魅力

作者:佚名|分类:生活杂谈|浏览:88|发布时间:2025-01-18

在余姚:匠心独运的“盘金填金”艺术之美

在冬日的暖阳下,记者走进了位于余姚技师学院的一间金银彩绣社团教室,这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银彩绣项目的传承基地。在这里,余姚非遗文化金银彩绣项目传承人徐顺爱与一众热衷于传统技艺的年轻人围坐在一起,探讨着12月底即将举办的校“美食节”上将展出的以银杏叶为主题的金银彩绣作品。

金银彩绣作为宁波绣种“甬绣”的代表之一,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价值令人赞叹。这项技艺主要通过“盘金(银)”与“填金(银)”两大技法实现金线、银线与彩线的有机结合,创造出富丽堂皇又不失雅致的艺术效果。

自1979年进入余姚绣花厂学习金银彩绣技能以来,徐顺爱便与这项技艺结下了不解之缘。2011年,当金银彩绣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她更加重视每一次的学习和传承机会。在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后,于2020年,徐顺爱被余姚技师学院邀请,成为金银彩绣社团的指导老师,继续投身于这项技艺的传承工作。

为了更好地推广金银彩绣,并将其融入现代生活,徐顺爱与团队共同编写了《金银彩绣》和《金银彩绣针法集》两本教科书。这两本书不仅详细介绍了18种不同的针法,如缝衍针、打籽针、迭戗针等,还通过丰富的文字描述、清晰的图片示例以及二维码链接的示范视频,使得学习者能够直观地掌握每一种技法。

在书中,徐顺爱分享了她设计并创作的一系列优秀作品。《梅》《兰》《竹》《菊》这四幅作品,以余姚杨梅为背景,历时多年精心制作而成,寓意着家庭的和谐与美满。此外,《京剧脸谱》中的黄脸典韦形象,则充分展示了徐顺爱对传统艺术与现代审美的巧妙融合,细节处理之精妙,让人赞叹不已。

完成一幅金银彩绣作品并非易事,它需要设计、打样、印花、上绷、选线等多个步骤的精细操作。整个过程不仅考验着制作者的心细和耐性,更要求他们能够沉静地投入工作之中,正如徐顺爱所言:“刺绣虽是小技巧,却要有似读书人追根究底的诚心。”这不仅是对女红技艺的一种尊重,也是对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

在徐顺爱的带领下,余姚技师学院金银彩绣社团取得了显著成就。团长汤苗在“非遗有我”2024浙江省非遗讲解员评选活动中荣获“优秀讲解员”的称号;唐旭东的作品《京剧脸谱(典韦)》也在2023年余姚市教育系统中小学生艺术节中获得了中学组立体造型三等奖,这不仅展示了金银彩绣技艺的高超,也体现了年轻一代对传统手工艺的兴趣和热情。

经过数十年的坚持与努力,徐顺爱始终怀揣着对金银彩绣的热爱。她致力于将这一古老技艺的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并喜爱上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正如她所说:“在传承的路上,我感到无比的快乐。”在这份坚持和努力中,金银彩绣不仅得到了新生,也为文化传承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在非遗之美的针线世界里,体验余姚盘金填金的艺术魅力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