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杂谈

品味汪曾祺:在烟火人间发现爱情与生活的真味

作者:佚名|分类:生活杂谈|浏览:85|发布时间:2025-02-11

品味汪曾祺:食韵中的人间至情

在当代文学的星河里,汪曾祺宛如一颗温润而独特的明珠,以笔为勺,从烟火人间的饮食中舀起一勺勺温情,烩制成触动心灵的锦绣文章,开启了一扇通往人性幽微与生活本真的窄门。 汪曾祺生于江苏高邮,那是水乡泽国,鱼米之乡的馈赠早早融入他的生命底色。他的文字,初看是一道道家常食谱:端午的鸭蛋,红通通的蛋黄冒油,筷子一戳,红油渗出,与白粥相配,是儿时最盼的美味;新摘的野菜焯了凉拌,清爽可口,透着田野的蓬勃生机;还有那醉蟹,蟹肉的鲜嫩在酒意的微醺下被无限放大,咂摸一口,鲜掉眉毛。可细细品来,这哪是单纯写食,分明是用食物作墨,书写悠悠乡愁。 高邮的街巷、河湖,亲邻的笑靥、乡音,都凝缩在这舌尖滋味中,离家愈远,回忆愈浓,那熟悉的味道勾着游子的心,成为漂泊灵魂的锚点。 艰难岁月里,汪曾祺被下放到张家口沙岭子劳动。物质匮乏,精神压抑,可他眼中,饮食仍藏希望之光。坝上的土豆,朴实憨厚,他写土豆的各种吃法,烀土豆、土豆丝饼,甚至用土豆做粉条,字里行间没有诉苦,反倒洋溢着苦中作乐的达观。采食野蘑菇,明知有中毒风险,却为那一口鲜甘愿冒险,将对生活的热爱、对未知的好奇烹进文字。此时,食物是困境里的慰藉,是他对黯淡日子温柔的抵抗,以微小满足抵御宏大的艰辛,展现生命原始的韧性。 汪曾祺的爱情,亦有食相伴。与妻子施松卿相知相守,厨房便是他们的情场。妻子卧病,他洗手作羹汤,为她熬粥、蒸鱼,每一道菜都是无声情书。他写“愿意做菜给她吃——看着她吃”,平实言语,道尽相濡以沫。 食物串联起日常琐碎,在一粥一饭间,夫妻恩爱的暖意晕染开来,锅碗瓢盆碰撞,奏响天长地久的乐章,让人体味爱情落地生根后的醇厚,不是花前月下的浪漫,而是烟火相持的深情。 从小说到散文,汪曾祺写食从不孤立,总将其嵌入时代、人情大幕之下。他的文字,有传统文人的雅趣,又添市井百姓的朴拙。读他以食写情之作,舌尖味蕾被唤醒,心尖情思也被触动,跟随他穿梭于岁月餐桌,看尽人间聚散、世相百态。他用美食的线索,串起生活珠玉,告诉世人:生活固然五味杂陈,但有真情入味,哪怕微末饮食,亦能品咂出大欢喜、大悲悯,滋养灵魂,熨帖人心。 这便是汪曾祺文学食谱留给后世最珍贵的滋养,永不过时,常读常新。

品味汪曾祺:在烟火人间发现爱情与生活的真味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