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油馍馍:三秦美食的珍贵传承
作者:佚名|分类:生活杂谈|浏览:85|发布时间:2024-12-04
#西安头条#三秦美食传奇之安塞油馍馍
安塞地处西北内陆黄土高原腹地,鄂尔多斯盆地边缘,位于陕西省北部,延安市正北,西毗志丹县,北靠榆林市靖边县,东接子长县,南于甘泉县、宝塔区相连,总土地面积2950平方公里,总人口17.71万。
安塞古为白翟地,秦汉以来设置高奴县,隋唐五代为金明县,宋设置安塞堡,于南宋淳佑壬子年(1252)立县,距今已有750余年。安塞是黄土高坡上的民间绘画之乡、民间剪纸之乡、腰鼓之乡、民歌之乡、曲艺之乡。安塞自古就是边塞之地,有”上郡咽喉“之称。秦汉两朝,安塞县境内的烽火台多达四五十处。
安塞油馍馍手工制作技艺据说可追溯到秦汉时期,是陕北地域文化的产物。在陕北,丰收后家家常炸油馍馍以示庆贺,并伴随着信天游的歌声唱起来:“软糜子窝窝油窟链,大囤子圪堆小囤予满……”那种喜悦是难以言表的。
油馍馍的制作是一种深植于陕北文化的艺术形式。这种传统小吃的制作过程既复杂又精细,涉及到一系列独特的烹饪技巧,包括选材、混合、炸制、蒸煮和发酵。在选择原料时,厨师们会精心挑选软米、黄米、白面和荞面等,确保每一种材料都是最优质的。制作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严格的控制和精准的技巧,从而确保油馍馍的口感和形状达到完美。
油馍馍的制作首先是兑料,就是将软米和黄米一般按四六比例即硬的多一些掺好后进行碾压,用细箩将其箩成细面。然后将碾压好的面粉,舀出大约三分之一放在锅中炒,一为减少软米的粘度,二为炒去软米的苦味,使其更加可口。然后再将炒过的面粉搅拌成稠糊状放在锅里蒸,蒸熟后将其余米面全部倒入和成面团,随即放在热炕头盖上厚被进行发酵,大概经过一晚上时间,面团膨起,酥软酥软,就已发好,油馍馍的面就算发好了。面发好后,将其揉搽均匀,然后分成小块,每块都要将中间的部分稍微捏成一个小坨,这样做是为了使油馍馍在炸时能够更加均匀地膨胀。在这种准备工作完成后,油馍馍就可以被拿去炸了。油馍馍炸好的样子是呈现的金黄色的圆球形,每个球都要轻微地有些凹陷,这样的设计是为了让人们能够一眼望到里面的美味。
如今,油馍馍的手工制作技艺已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不仅是对其烹饪艺术的认可,也是对其在陕北文化中不可替代地位的肯定。通过对这种传统美食的保护和传承,油馍馍不仅在味蕾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在文化和历史的长河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过年吃个油馍馍,来年富贵又吉祥。”这是流传在陕北的一句美食名言。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