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之路的启蒙者
作者:佚名|分类:百科常识|浏览:85|发布时间:2025-03-25
寒风吹过“追逐知识改变命运”教室的窗户纸,使其簌簌作响。粉笔灰落在男孩打着补丁的袖口上,九岁的小川盯着黑板上的公式,瞳孔里倒映着密密麻麻的数字,如同夜空里的星群。他不需要纸笔,因为那些数字会在脑海中自动排列组合,如同候鸟找到归途。
数学老师突然停住了粉笔,眼睛盯着黑板,问道:“这道奥数题……有同学能解吗?”
教室后排举起的小手瘦得像竹枝。当小川流畅地说出三种解法时,他的布鞋正悄悄蹭掉桌腿边冒出的蘑菇——这是间由废弃祠堂改建的教室,雨季时青苔会顺着墙缝爬到课桌上。

放学的山路要穿过整片竹林,小川把捡来的笋壳塞进书包。经过村口小卖部时,他看到了液晶电视播放的城市孩子参加智力竞赛的画面。他盯着那些穿着蓝白校服的背影,直到老板娘叫道:“别挡着生意!”
父亲在煤油灯下咳嗽,药罐在灶台上咕嘟作响。小川蹲在门槛用树枝列算式,月光将瘦小的影子拉得老长。他回忆起去年塌方的矿井带走了母亲,也压垮了这个家。
转机出现在谷雨那天。支教老师王雪抱着纸箱走进教室,箱子里躺着二十本簇新的《奥数精讲》。小川伸手又缩回,指甲缝里还留着挖野菜的黑泥。王老师直接把书放在他开裂的课桌上:“县里要办小学生数学竞赛。”

接下来的日子,小川在帮父亲晒草药、编竹筐的间隙,用炭笔在废报纸上解题。王老师每周骑两小时自行车来辅导,车筐里总装着食堂的肉包子——小川会小心地掰成三份,最大的那份留给咳嗽越来越厉害的父亲。
秋末的小川在灶台发现空了的药罐。父亲蜷缩在稻草铺上,手里攥着皱巴巴的休学申请。那天他跑了十八里山路到乡中学,用三种方法解开了贴在公告栏的数学谜题。校长盯着他脚上的磨破草鞋,拨通了县教育局的电话。
竞赛当天,小川穿着王老师买的运动鞋走进考场。当其他孩子还在草稿纸上演算时,他已经用自创的“数形结合法”解完所有题目。颁奖礼上,他捧着奖杯望向台下,王老师泪光后的笑容,像极了母亲生前别在他衣襟上的野山菊。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