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唐朝音乐:唐代人享受的音乐风格是什么?
作者:佚名|分类:百科常识|浏览:86|发布时间:2025-02-21
「揭秘唐朝音乐的魅力:唐代人们享受的是什么样的音乐风格?」
提到唐代音乐,《霓裳羽衣曲》无疑是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一些学者认为,这首乐曲是唐代燕乐的代表作,在形式和结构上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燕乐又被称为“宴乐”,最初是指宫廷在宴请宾客时演奏的音乐,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涵盖多种场合的宫廷音乐总称。
宋代学者沈括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人物,《梦溪笔谈》中记录了他对诸多领域的见解。其中也提到了燕乐这种专为熏陶唐代人挑剔耳朵而创作的大规模音乐形式。
从沈括的文字里,我们可以了解到先王的音乐被称为“雅乐”,前代的新曲称为“清乐”。自唐天宝十三年起,朝廷颁布法令要求法曲与胡部音乐结合演奏,并称这种合奏为“宴乐”,从此以后,宫廷音乐不再遵循古代的传统律制。
沈括所言是否准确?这一疑问应该由唐代人自己来解答。值得庆幸的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立部伎》诗的自注中提供了有力证据:
白居易提到太常寺挑选音乐人才时,会把那些不具备音乐鉴赏力的人降级到“立部伎”,而那些更无才能者则会被安排到雅乐部门。
这些内容证明了沈括关于燕乐的论述是正确的。不过,在研究燕乐方面贡献最大的当属清朝进士凌次仲,他的著作《燕乐考原》详细探讨了燕乐的发展历程及其音乐理论基础。
凌次仲认为燕乐起源于龟兹苏祇婆琵琶,并在其书中概述了选声制谱的方法以及燕乐二十八调(宫、商、角、羽各七调),这使得《燕乐考原》成为研究燕乐的奠基之作。
尽管燕乐看似冷门,但也有如王国维这样的学者对此给予了高度关注。他认为音乐类书籍稀缺阻碍了文学史、美术史和社会史的研究进展(见《宋元戏曲史》)。
除了著名的《霓裳羽衣曲》,唐代盛行的大型燕乐作品其实还有很多未被后世充分认识和了解的部分。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