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文学常识记忆四大妙招:联想法、穿针引线法、积少成多法、口诀记忆
作者:佚名|分类:百科常识|浏览:89|发布时间:2024-10-03
一、联想法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例如,由屈原联想到他的作品《离骚》,再由《离骚》联想到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的三大家:雪莱、雨果、拜伦。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系统地记忆许多知识,同时提高联想能力。
二、穿针引线法
零散的文学常识就像未穿好的针,需要一根线将它们贯穿起来。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例如,以内容为主线,串联起各个朝代的文学现象。对于何时需要记忆文学常识了,就以此为线索进行记忆,哪里记不住了,就停下来进行查漏补缺。
三、积少成多法
文学常识内容繁多,涉及面广,短时间内难以全部记住。要保持识记的内容,需要在识记后及时复习。可以将所有的文学常识分解成小块,分配到各个时间段进行记忆。例如,用一两个月记忆中国文学史,每天记一两个作家或几部作品;再用一个月记忆外国文学史;最后进行第二轮复习。每天的复习中,先回忆前一天的内容,再记忆新的内容。
四、口诀法
我们可以把需要记忆的文学常识编成口诀。这些口诀要讲究押韵,浓缩文学常识。另外,在口诀中,将容易混淆的作家作品编成“固定搭配”。例如:文学常识并不难记,中有妙诀帮你记清。先说国内作家作品,先秦诸子孔孟荀卿。《论语》《孟子》四书列名等等。
1. 先秦文学:现实主义浪漫显。《诗经》分为风雅颂,反映现实有诗篇。浪漫主义《楚辞》美,《离骚》作者为屈原。先秦散文分诸子与史书。儒墨道法各有篇,《论语》《孟子》儒家传,《墨子》墨家显一斑。《老子》《庄子》道家篇,法家韩非名篇现。历史散文分国别与编年,《国语》《战国策》国别传,《春秋》《左传》编年编。
2. 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记》纪传体首开先河,《汉书》断代创新招。诗歌成就比较高,“乐府双璧”人称赞。“建安文学”推“三曹”,田园鼻祖是陶潜。“采菊”遗风见节操,《文心雕龙》高超显。《过秦论》《出师表》后世传,《桃花源记》乐逍遥。辞赋盛行张衡显,《二京赋》似惊涛。骈文追求形式美,小说初起尚粗糙。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