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常识

文白方言知识

作者:佚名|分类:百科常识|浏览:83|发布时间:2024-09-05

随着新学期的脚步临近,我们常常会听到“开学了”这个词,但在莆仙方言中,它有两种不同的发音,一种是kui ah,另一种则是kui ah。这反映了方言中的一个现象——文白异读,即同一字在日常口语(白读)和书面语(文读)中有不同的发音。

白读,简单直接,适应于日常生活交流,而文读则更接近书面语言,比如“上”在日常中念做sieo5,但在地名如“上海”中,则读作syorng5hai3。这种差异源自古代读书人对通用语或官话的模仿,形成了早期的“地瓜腔”,使得文读听起来与普通话更为接近。

以2023年春晚上的莆仙戏选段《踏伞行》为例,它采用了文读演唱,因此观众误以为是普通话,实际上这是由于文读音更贴近通语造成的。类似的文白异读在普通话中也存在,如“给”有gěi(口语)和jǐ(书面语)两种读法,“色”有sè(色彩、彩色)和shǎi(牲口毛色)的不同用法。

像“剥”和“削”,文读为bō xuē(剥削),而白读则分别为xuē(削铅笔)、bāo(剥开)。这些例子展示了白读通常用于描述生活中的具体事物,而文读则倾向于表达抽象或书面的概念。并非所有字都有文白异读,如“群”只有gong2的文读,“齐”仅读jie,没有白读。

值得注意的是,有时人们会根据习惯错误地给某些词造出不存在的文读音,比如将任贤齐误读为zing2heng2gi2。这是惯性思维的影响,提醒我们在学习和使用方言时要留意其独特性和规则。

理解文白异读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掌握方言,同时也能深入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无论是日常交流还是书面表达,方言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值得我们去探索和传承。

文白方言知识文白方言知识文白方言知识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