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不息的城市温情
作者:佚名|分类:生活杂谈|浏览:88|发布时间:2025-03-03
深夜烟火,白莲鱼汤面
当夜幕低垂,江苏盐城东台富安镇的街角灯火依然温暖如初。在一处小店里,老板娘姚大姐正系上围裙,开始忙碌起来。她手中的两筐活蹦乱跳的白莲鱼成为了制作独特鱼汤面的关键。姚大姐熟练地操作着,她的动作和话语中都充满了对食材的热爱与理解:“这鱼鳞可是不能轻易刮掉!因为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胶原蛋白,煎煮后会让汤汁变得奶白色,香气十足。”她拿起一条活蹦乱跳的白莲鱼,将其快速投入滚烫的油锅中,只见鱼鳞瞬间炸出金黄的花边,随后用铁铲轻翻慢压,让鱼肉碎裂成金黄色絮状。
千次炒煎,汤色如牛奶
锅中的鱼碎在姚大姐的手下飞舞着,伴随着生姜片、白酒和香葱的香气四溢。她以一种有节奏的动作翻炒着,持续了两小时之久,一千多次的翻动使得鱼肉与调料充分融合,最终形成了一锅色泽乳白、鲜美可口的鱼汤。“得是这样的熬制过程,否则汤色不够明亮。”在凌晨四点之前,这锅清水就已沸腾起来,乳白色的汤汁如牛奶般翻滚。

一碗面,传承的坚守
门外已经聚集了等待的食客们,他们跺着脚取暖:“来一碗鱼汤面!”其中一位85岁的陈大爷是这家店的常客,每天清晨四点必定前来。他品尝一口白酒与面的搭配后,赞叹道:“当年乾隆下江南时,就喝过这种味道,现在市面上那些所谓的‘科技汤’,比不上老祖宗的手艺。”这不仅仅是一碗面的故事,更是一段对传统美食坚守和传承的历史。

千斤鱼渣,匠心独运
在后厨的铁桶里堆满了已经处理过的鱼渣。每熬制一锅汤需要使用50斤的白莲鱼。“过去江里的野生杂鱼才是最好的选择。”姚大姐叹息道,“现在因为环境原因,找寻真正品质上乘的鱼越来越难了。”她坚持不使用味精,并且每天只营业四个小时,菜单上的价格简单直接:鱼汤面9.7元,馄饨16元,汤随意续。
灯火下的传奇
当天色渐明,店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龙。一碗热腾腾的鱼汤面在蒸腾的热气中散发着诱人的香气,银丝细面浮于奶白汤上,再撒一把青葱和脆萝卜作为点缀。有人呼噜噜地喝着,额头冒出汗水;有人举起手机直播:“看这挂碗壁像丝绸一样的汤汁!”店门口挂着“大姚小鱼汤面”的招牌,在晨雾中摇曳生姿——被评为非遗美食排行榜第一。
藏在鱼鳞里的江湖
当被问及为何非要用白莲鱼时,姚大姐笑而不答,示意品尝鱼鳞。原来,煎透的鱼鳞已经化作胶质,其鲜美的味道在舌尖上缓缓释放,让人仿佛尝到了长江的波涛、凌晨三点的星光以及老板娘几十年来磨砺出的手艺。
店铺前聚集了晨练的老人、赶早班的年轻人和背着相机的游客,他们的等待与享受汇聚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一碗热汤下肚,不仅化解了乡愁或惊叹,更在人们的口中化开了时间与地域的故事。姚大姐望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想起父亲的话:“美食是需要时间去慢慢熬制出来的。”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