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的基本常识(会计公司常识)
作者:佚名|分类:百科常识|浏览:83|发布时间:2024-08-24
一、会计的基本常识
1、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2、会计恒等式:“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
3、会计的职能:会计的基本职能有两个一是会计的反应职能,包括记账、算账、报账三个方面。二是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对特定对象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1、借贷记账法:也叫借贷复式记帐法,是以“借贷”二字为记账符号,采取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借贷规则,在两个以上的账户中,以相等的金额、全面的、相互联系的记录经济业务的复式记账法。
2、预提费用:用来核算企业按照规定预提计入成本费用,但尚未实际支付的各项费用。
3、固定资产折旧费:指固定资产由于使用或自然力的影响发生损耗而转移的价值。
贷摊、预提费用的区别:先支付、后受益的费用作待摊费用处理,先受益、后支付得费用作预提费用处理。
4、会计凭证:简称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登记帐簿的重要依据。
二、事业单位会计常识
事业单位会计科目有五类,包括资产类、负债类、净资产类、收入类以及支出类,每个科目都有各自的内容。事业单位会计是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较强的社会性。
其中,资产类包括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存货、长期投资、待处置资产损益;负债类科目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交税费、应缴国库款、应缴财政专户款。净资产类科目主要包括专用基金、财政补助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经营结余、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等科目;收入类科目主要包括事业收入、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等科目;支出类科目包括上缴上级支出、事业支出、经营支出等。
政府会计制度》,是为适应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需要,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由财政部制定并发布的部门规范性文件,适用于各级各类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事业单位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方面有关的会计信息,通过反映事业单位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科学性的社会管理、并作出准确的经济决策。
经营型会计是指在国家为企业创造相对独立条件下的企业会计。其主要任务是从单纯向国家报账转化为同时向国家和本企业管理者提供信息,尤其是要为本企业经营管理的筹划和控制提供一系列有用的信息。会计对象应从过去的资金运动发展为现在和将来的资金运动,除提供过去的资金运动信息外,还要为控制现在的资金运动与预测将来的资金运动提供有关信息。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