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实践、认知与真理:行测常识判断常考点解析
作者:佚名|分类:百科常识|浏览:86|发布时间:2024-08-05
当马克思将实践的概念融入哲学领域,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变革性的飞跃和实证主义的一体化。马哲认为,它并非静态不变的最终理论,而是随着实际经验的深化而持续演进,从而确保理论的准确性。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中,实践占据了主导地位。然而,今天我们将探讨的焦点并不局限于实践,而是与之密切相关的认知和真理概念。
认知是指在实践活动基础上,主体对客观对象的主动理解过程。一方面,由于客观世界充满复杂多变的因素,且其内在本质的揭示需要时间,具有一定的渐进性;另一方面,人类作为认知的主体,受制于个体的知识背景、主观感受等条件,这就意味着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并非总是无误的。准确的认识往往需要通过实践与认识的多次互动和深化才能逐渐形成。因此,无论是初步的感性理解还是更深层次的理性洞察,都可能存在正确或错误之分。
真理则指客观现实及其规律在人类思维中的精确反映。从定义中我们可以明确,真理的本质是准确无误的,从而区别于认知,即只有正确的认知才可能成为真理。由于认知和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可以通过对认知的理解来解析真理的特性,如最为人所熟知的一点:实践是检验认知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也是验证真理的终极依据。
例题:国家对于经济发展在不同时段有着不同的定位,从“快速并稳定”到“注重质量而非速度”,再到可持续发展,这展现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理念的不断演变和创新。这种现象体现了哲学中的核心思想是:
A.真理与谬误相辅相成 B.实践与理论的具体历史融合 C.真理具有相对性和条件性 D.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是短暂的
【答案】C。解析:题干阐述了随着实践活动的发展,我们的认知观念不断进步。但隐藏在其中的是,我国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背景各不相同,因此我们的发展策略也随之调整,这与选项C的观点相符,即真理是具体且有其条件限制的。由于各个时期的经济发展理念都是符合实际需求的,因此并未涉及谬误,排除A选项。B项错误在于混淆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性作用,理论与实践的具体历史统一是指正确的认知反映现实。D项错误,因为真理具有相对性,人类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持久的过程。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