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节日习俗解析:元旦、人日等传统节日的由来与意义
作者:佚名|分类:百科常识|浏览:86|发布时间:2024-08-01
元旦:这一天是农历的正月初一。(自辛亥革命后,公历1月1日被定为元旦,而正月初一则被称为春节。)
人日:这一天为正月初七。根据传说,正月一日代表鸡,二日代表狗,三日代表猪,四日代表羊,五日代表牛,六日代表马,七日代表人。杜甫在《人日寄杜二拾遗》中写道:“人日题诗寄草堂。”
上元(元宵):这一天为正月十五日。因旧俗在这一天举行灯会,故又称灯节。朱淑贞在《生查子》中描绘道:“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社日:这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祈求丰收的日子,通常在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即在春分前后)。杜甫在《遭田夫泥饮美严中丞》中写道:“田翁逼社日,邀我尝春酒。”王驾在《社日》诗中描绘了春社的景象:“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此外,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秋社,也是在秋分前后。
寒食:这一天位于清明前两天。《荆楚岁时记》记载,冬至后一百五天即为寒食,期间禁火三天。因此,“一百五”成为寒食的别称。温庭筠在《寒食节日寄楚望》中写道:“时当一百五。”但按照旧法计算,清明前的第二天不一定是一百五天,有时是一百六天。元稹在《连昌宫词》中也提到:“初过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
腊日:这是祭祀百神的节日。《说文解字》中记载:“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可见汉代腊日是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但《荆楚岁时记》将腊日定为十二月初八日,并描述了村民击鼓、作金刚力士以驱除疫病的习俗。这一天通常有喝腊八粥的传统。
除夕:这是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晚上。其中,“除”字意味着除去旧事物,迎接新的一年。这一天晚上被称为“除夕”,苏轼在《守岁》诗中写道:“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上述节日并非源于同一时代,而是历经多个时代的积累而形成。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