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常识

冷门中国文化常识之二十五:月光光,心慌慌的背后故事

作者:佚名|分类:百科常识|浏览:85|发布时间:2025-04-16

每日探索一个鲜为人知的中国文化常识(廿五):月光下的神秘与想象#中华文化典故# #中国神话# #月亮#

在古人的视野中,相比太阳,月亮以其神秘和女性化特质而著称。古人未能认识到它只是地球的一颗卫星,因而称之为“太阴”。最引人注目的是,月亮能够经历由亏至盈再复归于亏的生命循环过程,这种现象让屈原在其名作《天问》中也不禁发出疑问。传说中的不死之药——西王母的馈赠便是源于此神话背景。在中国古代神祇体系里,太阴星君是玉皇大帝的女儿之一,但人们更多地记得的是被囚于广寒宫内的嫦娥。

印度人对月亮的想象则完全不同于中国人:他们认为月宫由白银与七宝构成,高度超越珠穆朗玛峰,面积堪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传说中的月宫天子坐在一座青色琉璃大辇上,身上发出无尽光芒,在祂周围五百名大臣身着青衣侍奉左右。当这些大臣围绕月宫天子时,便会出现月亮不圆的现象;而当他们让开道路时,则是满月之时。

冷门中国文化常识之二十五:月光光,心慌慌的背后故事

然而根据现代科学研究,以月亮盈亏记日的农历数字纪年法实则始于东汉时期。在此之前,人们使用诸如“生死霸魄”等晦涩难懂的文字来描述不同的月相变化。随着数字纪年的引入,日常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初一无月、三四蛾眉、七八半满、十五月亮十六圆,到了廿三廿四又现半亏之景。道士们甚至发明了将日月与八卦相结合的奇妙图示。然而如今,在忙碌的生活中,这些古老的传统和知识似乎已被遗忘,唯一记得月亮存在的或许只剩下亘古不变的潮汐。

当然还有那传说中在月亮上的可爱兔子,它的生理周期几乎完全跟随月亮的变化而变化。美洲、中国及印度都有各自的月兔神话故事流传,这或许是共同祖先的记忆与传承。

《流浪地球2》电影设定里,人类通过摧毁月球的方式让地球逃离险境,希望这样的未来永远不会到来,毕竟一个没有月亮的天空将显得格外寂寞和荒凉。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