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常识

小学生必知国学知识概览

作者:佚名|分类:百科常识|浏览:87|发布时间:2025-01-27

在往昔岁月里,“小学”一词指的是依附于经学的文学之学。“小学”的原始意义是指少年学习的地方,与现今的小学概念有着相似之处。

在周代,贵族子弟八岁就要进入“小学”,学习所谓的“六艺”。所谓“六艺”,包括礼仪、音乐舞蹈、射箭、驾驭车马、诗文章句以及算术等六个方面。“六艺”是贵族子女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由于它与成年后所学习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学”有所区别,因此被称为“小学”。到了西汉时期,古老的“六艺”中只剩下“书”这一主要课程,“书”的含义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再仅仅是诗文章句,而是指汉字的创造和使用,也就是常说的“六书”,包括象形、指事、形声、会意四种造字法和转注、假借两种用字法。因此,“小学”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文字学这一专门学科的代名词。

由于当时人们识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阅读经典,“小学”也相应地变成了附庸,从汉到清,其地位始终如此。正因为这种地位,“小学”的研究者如许慎、段玉裁、王念孙等人也被视为经学家。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经学普遍被视为正宗,“小学”被当作附庸,但“小学”的地位并没有因此降低。因为“小学”是阐释经学的基础,“小学”的深入理解有助于提升对经学的认识,这是古人的共识。张之洞在其《书目答问》中曾说:“通过学习‘小学’进入经学的学者,其经学可信;从经学进入史学的学者,其史学可信;由经学、史学进入理学的学者,其理学可信;将经学、史学与词章结合的学者,其词章有实用价值;将经学、史学与经济结合的学者,其经济成就远大。”这为初学者指明了学习路径。

在隋唐以后,“小学”的传统意义逐渐扩展,成为文字学、训诂学及音韵学的总称。直到清代,它迎来了最为繁荣辉煌的发展时期。

小学生必知国学知识概览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