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常识

中小学生科普知识普及(基础科学认知与学习)

作者:佚名|分类:百科常识|浏览:83|发布时间:2025-04-20

近日,在宁波举办的一场关于如何加强科学教育的研讨活动上,专家学者们深入探讨了新时代下科学教育的新路径和方法。该活动旨在推动科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并为浙江省的教育强省建设贡献力量。

在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之一的宁波,来自全省的专家学者听取了宁波的经验分享。大家一致认为,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是强国建设的“先手棋”,是实现教科人一体化的“新路径”,也是检验“双减”改革成效的“试金石”。

中小学生科普知识普及(基础科学认知与学习)

浙江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强调,必须坚决扛起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使命,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强化学校主阵地、利用好社会大课堂、建设改革试验田等途径,推动我省中小学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打造具有示范意义的浙江样本。

在研讨活动中,特邀嘉宾施一公院士以丰富的数据和具体案例,阐述了我国基础教育的显著优势以及创新人才培养的短板。他指出,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老师们需要激发、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真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作为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宁波以“跨界”“聚能”“共生”为关键词,打破校内外资源壁垒,推动科学教育从中小学“单兵作战”转向全社会“协同共进”转型,形成校家社一体的“大科学教育”格局。

宁波制定了一项为期三年的行动计划,创新设立了科学教育“4321”工作体系,旨在通过四项重点行动、三个维度的“一体化”育人路径、两大目标和一个宁波“院士之乡”科学教育品牌,全面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此外,宁波还积极创设多类型的项目平台,凝聚企业、高校、社区、家庭等多元主体的力量,共同参与中小学科学教育的改革实践。通过引进高水平教师、实施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和科学副校长制度,以及开展研训活动,不断提升校内资源潜能。

同时,宁波还实施了“一校一基地”机制,结对博物馆、科技馆、高校科研院所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校外实践空间。利用宁波的“单项冠军”企业优势,启动了校外“共享实验室”建设,组织学生到校外空间学习高新技术知识并进行动手实践。

中小学生科普知识普及(基础科学认知与学习)

通过每年寒暑假的家庭科创成果展示和“主题式研学”机制,宁波创新了家社共育模式,打造线上科学研学地图,鼓励亲子参与积分制活动,进一步促进了科学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中小学生科普知识普及(基础科学认知与学习)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