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常识

名号百态(古代名号分类)

作者:佚名|分类:百科常识|浏览:86|发布时间:2025-02-12

古代中国人的称号之中,有很多种类,不同的称号具有不同的含义和文化内涵。在古文人士大夫中,自号是一种超俗的表现,他们取自号或以明志,或以寄情。自号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以人称身份自号,如叟、老、子、翁等;2. 以居处及用具为号,如斋、庵、舍、庐等;3. 以旨趣为号,如唐贺知章自号四明狂客;4. 以自勉自戒为号,如唐司空图自号知非子;5. 以居地环境为号,如晋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等。

另外,别号是指人名字以外另起的称号,与名不一定有意义上的联系。如和青莲居士为李白的别号,东坡居士为苏轼的自号,抱扑子是葛洪的自号。在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很常见的是浑名,也称绰号,这种称号按照人的容貌、性格特点所取的别名。例如林冲有个绰号叫青面黑胆,卢俊义有个绰号叫玉麟征等。

雅号是尊称他人之号叫雅号,如询问别人的号,也可称“雅号为何”。谥号则是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大臣等人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生前的事迹行为和品德评定一个称号以褒善贬恶。溢号是用一些固定的字来表达的,这些字具有特定的含义,用以表示对死者的贬斥哀怜和褒扬。皇帝的谥号,一般由礼官仪上;臣下的谥号,则由朝廷赐予。

庙号是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追尊为某祖、某宗,并以题庙室,这就叫庙号。庙号始于殷代。从汉朝起,每朝代的第一个皇帝一般称为太祖、高祖或世祖,其后的嗣君称太宗、世宗等。但是,在汉代还不是每个皇上都有庙号,必须是生前“有功”或“有德”者才可以称“祖”,称“宗”,但从南北朝起,“宗”已滥。全号是古人在特别郑重严肃的场合称呼已死的皇帝时,往往在庙号划后连称谥号,这就叫全号,如汉文帝的全号为“太宗孝文皇帝”。汉武帝的刽号为“世宗孝武皇帝”。

名号百态(古代名号分类)

尊号是皇帝生前接受的尊崇褒美的称号。始于唐武白、中宗之世。徽号则是对皇帝和帝后表示尊崇褒美的称号,即“尊号”。如清太祖徽号为“覆育列国英明皇帝”。皇后、皇太后也有尊号,后来一般称为徽号。私谥是古人死后,由其亲友、门生、故吏所加的谥号,称私谥。有私谥的人,一般是有名的文人学者或隐士。如晋陶渊明死后,颜延年为他作谏,谥为:靖节徽士。私谥是由民间议定的。

名号百态(古代名号分类)

(责任编辑:佚名)